推进红色报刊文献数字化建设
2023年06月01日 10: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6月1日总第2662期 作者:李铭煜

  全媒体传播时代,传统党史教育内容有赖更新迭代。红色报刊作为红色文献的重要类型,其完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早期探索,为党史教育内容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当前深化红色报刊文献整理和利用,需要依托数字化技术,建设红色报刊文献数据库,以推动党史教育内容的新媒体创新,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报刊文献数字化的党史教育价值

  红色报刊文献数字化可以丰富党史教育内容资源。红色报刊作为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记述了党在宣传领域的革命历程和历史经验,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创办过的红色报刊达4500多种,这类数量庞大、主题繁多且分布广泛的纸本文献,是全国各级各地用好本土红色资源、讲好本地党史故事的珍贵宝库,它们亟待保护与利用。立于现实情势,依托数字化技术,加快红色报刊文献的抢救、发掘和整理工作,对于拓宽党史教育内容的来源路向,丰富教育内容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红色报刊文献数字化可以活化党史教育内容话语。过去,党史教育内容话语延续着政治说教风格,导致教育成效有时收效不大。如今,在红色报刊文献数字化的现实语境中,可以通过从报刊文本、报人事迹、业务实践、办报理论等维度,挖掘和阐释革命时期党在领导机关报刊、进步报刊和外围报刊过程中发生的共情故事,以此活化党史教育内容的话语风格。为各类教育对象学习和理解党的报刊工作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党的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提供重要支撑,推动党史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红色报刊文献数字化可以创新党史教育内容形式。红色报刊文献数字化的系统整理和全面阐释,为党史教育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供了新契机。基于智能算法技术,通过利用图片、短视频、动漫、表情包等多模态载体,可以将红色报刊纸质文献以短视频、AR、VR等形式进行时尚包装,以赋能内容形式的持续创新。近来“学习强国”党史学习栏目发布的《中国红色报刊历史之创刊故事》专题节目,就结合音视频技术讲述了红色报刊创刊号背后的党史故事,取得了累计播放量超330万的传播佳绩。

  红色报刊文献数字化的不足

  鉴于红色报刊文献数字化的党史教育价值,红色报刊数据库建设一直是重点领域。但检视现状发现,当前各主要数据库至少还存在着不少优化空间。

  文献总量较少。根据前人统计,目前发布红色期刊最多的是“中共党史期刊数据库”,为200余种;而发布红色报刊最多的是“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红色文献数据库”,为70余种。且不论这组数据距前述的4500余种红色报刊有极大差距;即与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1965年统计的90家档案馆(室)、图书馆和个人所藏的1650余种红色报刊相比,也存在较大距离。这反映出,当前红色报刊数字化程度远远不够,甚至不能呈现革命时期红色报刊的基本面貌,也就影响了开发红色报刊文献党史教育功能的成效。

  重复建设较多。有学者统计,当前红色报刊文献数字化的实施主体主要有三类: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为代表的出版界,建设有“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红色文献数据库”等;以延安大学为代表的高校界,建设有“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等;以北京尚品大成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界,建设有“中共党史期刊数据库”等。这三类主体由于分属不同性质、行业和领域,业务上很少互通有无,这往往导致同一份报纸或期刊会重复收录、内容重叠,既不利于资源有效整合,也不能实现跨库检索。

  开放程度较低。由于主流的红色报刊文献数据库多为商业性数据库,仅面向购买方提供付费服务,因此其开放程度较低,不利于提升数字化成果的使用率和普及度。目前,只有“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等少量数据库对外提供免费服务,但此类数据库也仅收录了少量红色报刊,无法满足充实党史教育内容体系的需要。因此,如果要以红色报刊文献数字化来推动党史教育内容创新,势必要探索出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数字化开发路径,以切实提升数字化成果的社会开放度。

  红色报刊文献数字化的实施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组织力量推动、构建联合编目、打造专题文献和创建文献总库等方面,来深化红色报刊文献数字化建设,推动党史教育的内容创新。

  推动数字化建设,确保相关成果共享开放。红色报刊文献数据的共享开放,可以推动党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前述的“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即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及国家档案馆牵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承办,其建设秉持免费开放原则,已成为学界开展中共抗战史研究的必备数据库。党史教育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固本强基的重要工程,红色报刊作为红色文献的重要类型,也可以参照“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建设思路,组织力量统筹、建立一个收集、整理和传播的红色报刊文献开放平台,这其中的政治及学术意义重大。

  构建联合编目,摸清红色报刊文献家底。联合中央与地方的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及高校党校、党史机构等,构建一个专门的红色报刊文献资料征集体系,以此实现信息互通。依托这一体系,打通馆藏文献、索引文献、影印文献和已数字化文献之间的界限,对红色报刊文献进行系统整合,最终构建起完整的联合编目,摸清当前红色报刊文献的家底。这一编目涉及红色报刊的原始内容、档案资料、研究成果等;同时可按照时间顺序,结合专题或主题,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和编排,避免后续数字化过程中的重复建设。

  打造专题文献,深度分析各种文献特色。以上述的联合编目为线索,借助图像软件对报刊文献作数字化处理,校勘、考订和选编出一批能够揭示红色报刊发展特征和演进规律的专题文献。它们可以是:报刊内容文献、重要报人文献、报刊工作文献、重大报刊事件文献、报刊典型报道文献、报刊管理文献、报刊理论思想文献等,以专题形式组成红色报刊文献系列。在此基础上,对各专题内的各种文献进行深度分析,做好文献的背景介绍、注释解释和价值阐释等配套工作,为最终建库奠定坚实基础。

  创建文献总库,形成系统性数字化成果。以上述的组织推动、联合编目和专题整理为基础,利用扫描技术、识别技术等对红色报刊文献的数字化文档进行综合化系统化处理,按照历史时期和所属的组织序列进行编排,最终形成系统性的《中国共产党红色报刊文献资源数据库》。在建库的功能上,一方面要支持全文检索、主题分类导航、图片展示、可视化呈现等基础功能;另一方面也可支持关联检索、链接延伸、知识图谱等拓展功能。同时,基于在线阅读、移动阅读的发展趋势,建库过程须贯彻全媒体阅读理念,实现红色报刊文献的移动化阅读。

  总之,在党史教育内容亟待创新的现实背景下,活用、善用、巧用红色报刊文献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数据库建设,在扩充文献、整合文献和开放文献等方面还存在着优化空间,这就需要未来多方合作和多管齐下。在党史教育全面铺开的当下,这项工作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