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乡村振兴中的农民心声
2023年08月29日 09: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8月29日第2723期 作者:段丹洁/整理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在这二十字方针指导下,我国多项相关政策在各地相继出台。2021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带领团队扎根乡土,选取河北省、陕西省、湖南省、山东省、浙江省5省的5县10个乡镇10个村庄作为调研地点,以农民、县级和乡镇干部、村干部等为调研对象,通过一对一访谈式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小组访谈、主要知情人访谈、座谈等方式,形成访谈资料156万字。

  调研发现:在产业兴旺方面,农民的核心诉求是就业与增收,产业兴旺就是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农民认为应该提高种粮收入或增加种粮补贴;也有一些农民认为要通过工业企业实现产业兴旺,他们期待“当地有工厂、有项目,自己能进企业打工”;除此之外,一些农民对发展乡村旅游抱有很大期待,认为“乡村旅游有前途,提供的就业岗位多”。

  在生态宜居方面,69.7%的农民认为自己居住的村庄没有明显的环境问题,但不少农民对乡村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有农民表示,“要把生活垃圾处理好,不乱扔,不乱倒”;“村里的老房子太多,巷道太窄,需要重新规划,并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好”;“希望村里也有像城市一样的公园”。

  在乡风文明方面,农民期望村庄能够有更多的公共文化活动。调研显示,分别有79.1%、62.3%和57.2%的农民认为村庄有必要开展“公共文艺活动”“节日或民俗活动”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75.8%的农民指出村中没有开展过节日和民俗活动。村庄公共文化活动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民的现实需求。

  在治理有效方面,农民最关注的是村干部的能力问题,52.4%的农民认为村庄目前最需要加强“有能力的村干部选拔”。在村干部的各项能力和表现中,71.0%的农民看重村干部“办事公平公正、不谋私利”的表现,“要是干什么都得讲关系,对老百姓来说就很不公平”;65.7%的农民则希望村干部能够“带领群众致富”,“村干部应该多为村里办实事,带动大家挣钱”。

  在生活富裕方面,农民需求较为迫切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调研数据显示,农民“最关心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依次是医疗卫生(27.3%)、交通(18.8%)、农村教育(16.1%)、养老(15.2%)、自来水(13.3%)。农民当前最不满意的则是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养老和自来水,与上述类别基本一致。这些基本公共服务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深刻影响着农民的生活富裕感知。

  调查建议:对于目前的乡村产业发展状况,研究者需要进一步探讨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和外部激励机制,从经济、制度、文化、家庭伦理、社会关系、民生福祉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增强城乡互动,激发乡村活力。

  建立有效的动员机制和多元主体合作机制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目标的关键。

  基于乡村文化的社会建设是实现乡风文明的路径选择,明确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核心目标是再造村庄凝聚力,循序渐进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利用微基金、微组织激发村党支部、地方政府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积极性。

  新时代乡村治理实践包括基层治理主体和资源的广泛动员、治理组织和机制的创新、治理方式和方法的优化、治理能力的综合提升等。应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进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构建,提升乡村实际治理效果。

  生活富裕方面应筑牢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将农民作为就业政策的优先扶持重点,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本报记者 段丹洁/整理)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