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心声
2023年03月06日 06: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6日第2603期 作者:

  建立健全古籍存藏利用长效机制

  陈红彦(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

  古籍是承载中华文脉的载体,是先民生活的记录,也是现实生活的源头。古籍保护有针对载体本身的原生性保护,也有以文献迁移、利用、活化为特征的再生性保护,可以用多种形式将古籍中的内容、思想甚至古书的美,润物细无声地植入生活、美化生活,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古籍兼具文物特性和书的特性,在保护古籍时,需要传承、传播、利用,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进而服务现代社会建设。古籍多为纸质,具有退行性改变、易损、不可再生等特性,使用中需要科学有效保护。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取得了成绩,也遇到了瓶颈。主要难点在于管理模式、人才队伍、经费、保护与利用等方面,以及尚未形成古籍工作需要的科学保障体系。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古籍工作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从法律层面对当前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规范进行确认和完善,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对机构、个人不利于古籍安全传承利用的行为,进行警告、处罚、制裁,责任清晰,赏罚分明,促进形成爱护古籍的自觉。

  以法律手段规范古籍的存藏利用,让古籍工作有法可依,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可持续发展。立法覆盖古籍工作的全生命流程,保障古籍在正确的保管利用手段下安全传承并合理利用;各级政府从财政收入中按比例提取专项经费用于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使其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对从事古籍工作的机构和人员给予基本保障和政策支持。

  (本报记者 曾江/采访整理)

 

  培养创新人才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武利民(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大学校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持续完善政策支持措施,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科技强国的前提和基础。要高度重视人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能力。要着力提升创新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为科技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鼓励科研人员将原创性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科研成果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要鼓励和引导青年科研人员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进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占据主动,抢占世界科技高地。

  (本报记者 钟义见/采访整理)

 

  提炼和弘扬教育家精神

  梅兵(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铸魂。当前,提炼和弘扬教育家精神正逢其时、意义重大。这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锻造强国之师的内在需要,是推动教育变革转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需要,也是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涵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期,处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攻坚期。我们要提炼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将其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之魂。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应抓紧凝练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推动形成教育界广泛认同、共同遵循的价值追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师筑牢精神支柱。

  (本报记者 查建国 陈炼/采访整理)

 

  即时电商助力提高生活品质

  陆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推动即时电商发展,符合后疫情时代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律,也是城市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维度。随着数字技术和平台经济的兴起,以本地即时电商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在促进消费者与生产者链接贯通、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赋能服务业千千万万中小商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顺应城镇化发展,利用数实融合满足消费升级、打造城市高品质生活,建议尝试采取“政府+平台”补贴的方式,围绕消费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利用即时电商促进城市品质消费升级;强化实体空间与线上平台的互动,重视线上技术对服务业的互补效应,重视即时配送在城市物流、消费供应链中的基础设施作用,适时出台行业扶持政策。同时,城市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应该尊重经济规律,善待城市生活服务业从业人员,更好发挥民营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对城市高品质生活的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查建国 陈炼/采访整理)

 

  以数据为纽带协调东西部发展

  钟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2022年2月,“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十四五”期间,数据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核心引擎,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大市场是大势所趋。“东数西算”将缩小数字经济时代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增强东西部地区经济联动,西部地区可以参与到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之中,这为西部民族地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良好契机。

  当前,我国东西部地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布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显。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强,但算力基础设施资源紧张;西部地区能源和算力资源丰富,但产业偏于低端化。我国数据要素资源跨区域流通融合总体上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与“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整体需求和新技术发展趋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建议通过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和应用的空间布局,形成数据自由流通、按需配置、有效共享的全国性要素市场,在西部地区打造新的数字经济增长极,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本报记者 陆航/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