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伟大共谋
2023年03月06日 12: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6日第2603期 作者:徐磊

  目前,人们对ChatGPT的超大信息容量以及理解和反应自然语言的能力而称奇,实属正常。然而,当下科技水平约束下的人机交流,还不具备灵活多变的人类交流特征。如果把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演变过程加以比较,并设想这两个系统的集成,我们对未来的推演或许会有一些新思路。

  人的参与:权宜之计还是禀赋使然

  综合分析来看,ChatGPT的强大语言处理能力至少包括三种机制:一是基于大语言模型构建的人机对话系统,它具有千亿数量级的模型参量并通过了近乎覆盖全域的语料库训练,模型规模和算力的结果是震撼人心的。二是人机集成的强化学习机制,当下语言模型的计算逻辑或学习机理,难以娴熟地把握人类自然语言丰富语义背后千差万别的利益诉求,决定了模型必然包括部分人为矫正的环节。三是当系统被数以亿计的用户应用时,模型可以据此继续训练和学习,不断增强进化过程,可能出现进一步的结构分岔和功能升级,这让人们产生许多喜忧参半的预期。

  由此而言,ChatGPT无法绕开人的参与。究其原委,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的禀赋紧密相关,与人类心智缘起和扩展的进化路径有关。二者都是对复杂世界作出认知反应的系统,并以人的主体性参与为基本前提的。

  人有人的用处

  毫无疑问,人类心智以及与此对应的语言产生过程是一个非常遥远模糊的故事。今天,我们已经无从具体地描述人类使用初始语言的场景,但可以想象人类最初语言能力的萌生,必然包含着一些人类心智演变的特征:必经大脑等复杂的心智活动进行约定,并且用相应的语音或符号表达出来,同伴交流还需要形成对词汇含义的共识认知和共情过程,人类语言与特定的语境关联为后续语言进化的复杂性和主体性特征埋下了伏笔。

  比照人类智能关联语言的方式,人工智能的语言模型理解语言则是另一种路数,必须经过大规模反馈式的训练和语义网络分析各个词汇的关联概率,以显现语句或文本的结构与语义之间的关系,但是难以解析语言主体的感受和呈现语言发生的语境,这就使得语义解读可能不得要领。因此,ChatGPT处理语言的程序中必须引入人的参与,包括人工矫正以及大规模应用与反馈,这是人类语言内禀的复杂性决定的。由此,在人机对话中,人机集成智能才可能是人类创造更高级智能的新路径。

  社会脑:规模与涌现

  现代人类学研究发现,人类早期的心智和语言进化与日益复杂的交往关系息息相关。当人类的交往与合作关系扩大到家庭之外以致需要与陌生人协调行动时,就需要正式或非正式地约定各种行为准则或彼此交往的规程。当人类的社会形态从部落演进到国家,人们面对各自差异性的环境,要维系彼此的交流并形成行为共识,就需要能够归纳多样性事物特征的抽象概念,以唤起共情的道德约定和教化。由此,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以及形态各异的交往关系,促生了适应于大规模协同关系的社会脑,相应的语言形态也就更为繁复。

  以人类语言演变的视角评价人工智能及其语言模型的演变,截至目前它似乎只有相对简单的技术性处理过程,很难模拟人类自然语言进化所依据的复杂场景,很难感受人类理性、情感和价值偏好彼此纠缠而形成的行为动机和表达技能,很难体会人类通过经验的磨砺所形成的直觉。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人机集成的智能需要人类借助机器智能的力量,并与其同步进化。那么,伴随ChatGPT的发展,人类的智能格局和禀赋又将如何进一步演变呢?

  人类智能格局的转型与升级

  人类大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都是不断适应和处理复杂认知活动的进化过程,在达到相当规模时都出现了内在的涌现机制导致功能发生跃变。外部世界和人的内心都有着不可穷尽的复杂性,于是人类的智能和人工的智能则可以彼此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智能形式。

  20年前,《地球脑的觉醒——进化的下一次飞跃》的中译本问世,作者彼得·罗素强调,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彼此相连的电脑和手机,像大脑皮层神经元网络的一个节点,当互动连接的节点规模超过百亿、千亿数量级后,就可能涌现属于网络整体的意识,即所谓的“地球脑觉醒”。这种说法的启发意义在于:网络整体及其每一个单元的性质,都会随着彼此互动方式及总体规模的变化而出现质的跃迁。

  其实,人的大脑和各种信息处理设备,都是地球上信息网络中的单元。人机的信息交流经历了字符界面或用户界面等不同过程,尽管这种交流不够通畅,但是借助ChatGPT惊人的信息处理能力,人类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地获取网络的海量信息,预示着人类的智能水平将出现聚变。

  在漫长的智能进化史中,人类面对的是信息匮乏的环境,智能是在知识单薄的基础上渐渐成型的。然而,从网络时代开始,人类进入信息丰裕的环境,智能提升的瓶颈环节不再是如何获得知识,而是如何评判知识的价值以及如何融会贯通在其中发现认知的突破点,这决定了人类智能要具有机器智能难以取代的禀赋和特征。ChatGPT的出现,是人类进化史中与使用工具、出现语言同等级别的转折点。未来人类社会的智能格局将发生根本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趋势。

  至此,作为更广义智能网络的一个节点,面对人际、人机的全新互动格局,我们在哪些方面和领域还能够保持人类独特的智能价值?为了达成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深度融合的伟大共谋,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有所准备了。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学术期刊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