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党史党建学科发展活力
2022年11月11日 06: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11日第2528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陈炼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引新实践。首届强国时代党史党建学研究高端论坛暨“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日前在沪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科学把握党史党建学学科发展定位,明确其学科属性、学科边界、学科范畴,聚焦其“三大体系”建设,为推动党史党建学学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锚定学科建设新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不仅强调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中的里程碑意义,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建设总要求,同时为更好推动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举旗定向。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曹景文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新的学术研究增长点。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提出,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在于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领航指向。
 
  党史党建学科建设要在坚持“两个确立”与“三个务必”中立根铸魂,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彰显其最鲜明的政治底色。井冈山大学副校长陈小林认为,党的二十大对“两个确立”的形成基础有了新概括,进一步丰富了“两个确立”的基本内涵,对“两个确立”的政治地位也有了新论断。在推进党史党建学科发展新实践中,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贾淑品认为,“三个务必”不仅是对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的传承,也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对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更高的政治标准。
 
  融合发展激发创新活力

  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并非“党史”“党建”两个学科的简单相加。加强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需要在学科互动上做文章,在学科融合中激发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认为,党史党建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互为表里,推动两者融合发展,既能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证研究不足的问题,也能为深化党史党建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我们要以思政课改革为契机,整合多方研究力量,增强学科自身发展活力,以深度融合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高水平发展。
 
  推进党史党建学科发展,需要在统筹谋划上下功夫,在科学规划中标定学科发展的历史方位。延安大学副校长谭虎娃表示,我们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时代要求中,前瞻性地谋划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未来发展;科学界定与分析党史党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政治学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三个学科建设的内涵,找准党史党建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林认为,在党史党建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探索跨学科研究方法、聚焦核心概念、鼓励学术创新,加快建设党史党建学科“三大体系”。
 
  守正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

  作为学科发展的逻辑主线,党史党建学学科发展坚持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科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结合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新部署新要求,加快构建党史党建学科“三大体系”,在兼收并蓄中实现学科内涵式发展。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呈现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最美景象。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跃表示,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为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提出了新任务与新要求,我们的研究重心要不断向新的里程碑转移,更好发挥其在资政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学科的新思想、新见解需要展开新研究新阐释。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提出,推动党史党建学科内涵式发展,要系统归纳、整理、提升我们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新思想和新论断,更为注重党史党建学概念的形成、准确表述和论述的逻辑性等以往研究较为薄弱的项目,将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总结好,为党史党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设立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不仅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实践发展的需要。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钟明华认为,在党的百年历史上形成的三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观的深刻内涵。我们要深刻把握三个历史决议的内在关系,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不断为党史党建学科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推动党史党建学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
 
  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