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设计力量 助推可持续增长
2022年11月04日 08: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4日第2523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吴楠 张清俐

  10月28—29日,2022“声誉、文化价值与设计的软实力”国际学术会议在济南举行。与会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共同探讨“设计软实力”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探索如何重构新的设计知识谱系,善用设计的力量实现可持续增长。

  建构“设计软实力”理论研究体系

  当今设计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如何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重新审视并发挥设计在文化资源转化、文化凝聚力、竞争优势、跨文化对话以及国家声誉等方面所展现的软实力价值至关重要。”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表示,设计成为文化软实力甚至文化国力的重要内容,既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设计的基本需求,又体现出以设计塑造和传递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意义。

  与会学者表示,设计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融于设计,设计体现文化,两者互为辩证、不可分离。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是以人造物这个磁场作为媒介而影响人类的。换言之,设计的真正中心不是物,而是物的使用者或使用者与自然、社会、环境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的契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原院长理查德·布坎南提出,文化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人们所遵循的规则,也是一种体系性原则,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设计是一种文化的体系,设计可以创造的是文化的影响,而非文化本身。

  以和平的设计文化为例,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主席洛伦佐·伊姆贝西认为,设计师在设计的同时也会发展出一种类型的文化。如果不去寻求和平,就无法发展出与之相关的设计文化。基于和平的设计文化是传递给世界的一个重要信息,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给设计界带来重要启示。

  “通过发现关联、创建意义并转化为价值,才是设计创新的本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策略研究中心主任孙磊在会上首次提出“设计软实力”的概念。他认为,文化只有经过设计激活成人们生存、生产、生活所需,并使之易于跨域传播,成为影响大众的基本价值观或主流文化,才能构成软实力。

  设计力量参与解决复杂问题

  设计正在成为推动我国产业转型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因素,设计领导力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领导力的本质是将设计思维提升到企业管理层面,从而影响企业战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管理与市场学系创业硕士项目主任盖尔达·贾姆瑟强调了把设计软实力与打造内部设计团队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她表示,设计被提到一个战略高度,企业正在意识到设计的价值。设计领导者若想实现卓越的设计,要有长期目标和战略性计划;调动设计资源,为设计搭建好框架,进行规模化设计;实现设计的卓越。多元化的设计能力能够驱动有竞争力的优势,并且推动企业发展,创造更为积极的影响。

  设计领导力还体现在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中。新技术应用于生活带来城市数字化新趋势。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设计学院院长保罗·丘尔顿认为,设计领导力可以使城市在数字化过程中更好地关注到各层面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并用智慧型新技术解决智慧城市数据管理方面的道德问题以及数字化创新和支持等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智慧城市的建立。

  设计学科发展也成为与会学者关注的热点。英国牛津大学凯洛格学院教授克里斯·罗利认为,目前学术界对学科领域的划分越来越细,忽略了混合不同领域的知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大多具有复杂性,只运用细分领域的知识很难解决,所以迫切需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行跨领域研究,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交互。他表示,要想进行知识的融合,首先要形成学习循环圈,不停地质疑和验证学习成果;其次要建设知识管理的文化,让大家能够自愿学习;再次要建立实践的集合,将不同的知识、体验、经验汇合;最后基于合理性的规划形成批判性思维,理解多方不同的见解和评价。

  数字化生产为产品设计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认为,如今,传统材料和工艺仍有新的发展空间,通过数字化生产的逻辑,能够大大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语言、生产逻辑所形成的崭新和谐的审美关系,是传统装饰手段或装饰材料所不能覆盖的。理查德·布坎南认为,设计学科有了新动向,我们需要探索新的学科划分方式,高校也要积极地融合不同学科,新形式的设计也会成为新的科学,从而塑造一个更加广泛的文化。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进一步表示,“运用设计的力量解决系统化的复杂问题、履行社会责任,设计大众所需要的美好环境,是设计人员的崇高责任”。

  会议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