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共富区际协调机制
2022年11月04日 08: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4日第2523期 作者:本报记者 明海英

  10月30日,“2022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与会学者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城镇化助力改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防止收入差距过大,既是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决定的,也是稳步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客观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表示,就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共同富裕不仅要使收入分配差距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而且要发挥人口规模优势,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高劳动者的第一次分配收入水平。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外需有所下降,我国的内需对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特有的、由巨大人口规模所形成的市场规模和消费需求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以2021年为例,中国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9.1%,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65.4%。

  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看来,推进共同富裕不能仅仅关注“共同”,即收入分配、“分蛋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做大蛋糕”或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万广华认为,城镇化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生产率,还能够拉动国内消费需求,从而助力“双循环”,推动经济增长。城镇化也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改善。因而,积极主动推动城镇化对于共同富裕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刘国斌表示,通过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互动,城乡经济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城乡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有助于更好激活城乡产业发展活力,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为城乡经济充分发展、平衡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共同富裕不仅表现为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也表现为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缩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表示,缩小区域差距需要优化区域经济格局,而优化区域经济格局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具体而言,优化区域经济格局应充分考虑国家的战略要求、各类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开放经济条件下区位条件的差异性、各地发展基础的差异性等问题,坚持以系统思维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安全、当前与长远、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场这五大关系。

  “区域协调发展”内涵十分丰富,是对区域发展理论和政策的创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邓宏兵认为,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下,通过形成区际间互相促进并影响的行为,推动产品、要素和资源的区际合理流动,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逐步实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看来,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一要构建多层有力的发展援助机制,也就是对那些依靠市场和自身力量发展艰难的地区提供人财物支持;二要通过建立合理规范的区域利益关系,形成区域发展的自我协调机制;三要构建权威法制的组织协调机制。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开始探索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央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确立了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逐步确立了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四梁八柱”。此外,中央深入实施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略,最终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其仔表示,如今,这些战略实践的效益已逐步显现出来。省际区域发展差距有所下降,重点区域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有效解决,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当前及今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良好基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达地区或具有一定技术积累的地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优先发展处于国际前沿领域的新兴产业,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同时,中西部地区积极打破路径依赖,在现有知识与技术基础上不断拓展,进行关联性分化,促使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从而实现赶超,缩小差距。

  会议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