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哲学意蕴
2022年05月12日 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5月12日第2404期 作者:张荣军 孙璐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产物,饱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观与中国哲学的“道”“理”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真理的总体看法和辩证认识。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螺旋式”上升为科学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了思想武器,为人们追求真理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探求真理的中国共产党人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相遇。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融会于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道可道,非常道。”“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对“道”和“理”的探讨始终蕴含着中国先贤对人的现实生命、社会生存的关切,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情怀与理想追求。自古以来,中国人非常注重将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观照生命、体察人生作为远大志向。中国哲学的“道”“理”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驱动中华儿女不断追求真理与探索世界。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与中国哲学的“知行”观。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范畴。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以往的旧哲学,构筑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深深地植根于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同时,注重实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知行合一”的重要体现。《尚书》有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左传》语:“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知行合一”强调知识、良知与觉知要与行动、实践和践行相统一。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人付出的所有努力、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观与中国哲学的“奋斗”观。自原始社会解体、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后,便出现了国家、革命等重要的历史现象。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同各种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斗争”与“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永葆生机与活力带来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亦是如此。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易经·乾·象》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生生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自力更生,追求进步,发奋图强,开拓进取。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历经了千难万险,在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中,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长期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与实践锻炼中,中国共产党人培养了顽强的斗争精神、高超的斗争本领、坚韧的斗争意志。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需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筑牢斗争意志,把握伟大斗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从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与挑战。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观与中国哲学的“民本”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即根本的认识群众的科学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工作路线,即根本的领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就是对党忠诚,而对党忠诚的本质就是不负人民。亘古至今,中华民族“不负人民”的精神源远流长。“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民者,国之根基。重民爱民亲民敬民,则天下固。中国传统的“民本”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重要根基。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首创精神,矢志不渝地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中之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22ZDA03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