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江苏省社科界第十三届学术大会教育学与社会学专场综述
2020年11月17日 09: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17日第2049期 作者:

  2020年1月6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南通大学承办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学术大会教育学与社会学专场在南通举行。来自江苏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聚焦理论热点,跟踪实践前沿,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最新成果。本次会议共评出获奖论文25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15篇。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操太圣、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彭华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朱益明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等专家在会上作主旨报告。

  以更好的教育保障和改善民生

  金陵科技学院王奋平认为,为满足新时代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发挥教育在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将教育发展融入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加大教育资源建设和供给力度,构建公平、高效的教育发展政策体系,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和规范教育实践。

  南京邮电大学金久仁认为,当前我国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受家庭对子女教育支持的影响。整体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应补农村教育之短板,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源投入;确定“支农”而非“离农”的价值导向;为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提供大体相当的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和发展机会。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韩海浪提出,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义务教育问题,需要做好学龄人口预测和规划,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增学校扩学位,以公平为原则完善积分入学政策,提升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质量。

  适应产业转型需要创新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夯实产业发展的劳动力基础。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职业教育不断调整人才培养与办学模式,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江苏理工学院田真平认为,职业教育推动了农村三产融合进程,农村三产融合又反哺职业教育发展。应通过增强内生动力、差异化职业教育布局与专业结构、多渠道建设服务农村产业融合的职教师资队伍、构建区域协同的紧密型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南京师范大学孙云志运用SWOT分析方法,梳理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优势因素、弱势因素、机会因素以及威胁因素,认为要发挥高职教育数量规模及其与区域经济融合等优势,抓住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破除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劣势,消解高职教育发展外部威胁,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苏州市职业大学秦天程认为,在人工智能冲击职业选择的背景下,高职学生专业认同度低的实质是“机器换人”而导致的学生对自身技能的信心不足。能处理复杂工作模式的技能而非传统的熟练型单一模式的技能,才是适应智能化工作发展趋势所需要的技能。应尊重学生自我导向式学习,保障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技能发展和学习标准的设计过程,注重发展性评价,利用EDM实现对学生成长的评价。

  推进社会治理结构变革

  南京财经大学詹国辉等认为,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治理的转型已成为重要现实命题。社会治理从传统模式向新模式转型的行动逻辑,是从“政府质量”转向“社会质量”。前者强调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指标的递增,而后者则凸显社会福祉的提升。因此,应建构“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的社会治理内容体系,坚持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核心原则,加强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转型发展中的功能建设。

  淮阴师范学院金华认为,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境,单凭一方力量已经无法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应着力构建社会治理协同体系。在政府层面,树立正确参与理念、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社会组织层面,规范内部治理、增强参与能力;在社会心理文化层面,加强现代公众文化建设、夯实社会组织参与的社会基础,从而有序推进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进程。

  南京工程学院刘朝晖认为,构建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应按照公共安全治理的新思路,实现党的领导与多主体协同联动、统揽国家能力之治与社会事务之治、整合线上治理与线下治理、协同网格化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强化属地管理与区域联动、融通风险管控与应急处置,打造科学合理的一体化公共安全治理格局。

  南京市委党校贠菲菲通过对1000户城乡居民的收入问卷调查,分析测算了社会保障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提出应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由制度全覆盖转向人群全覆盖,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扩面工作;聚焦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社会保障支出重点向弱势群体倾斜;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保体系;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共建拓展,构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聚焦农村民生事业发展

  徐州工程学院张典兵运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法,研究了徐州市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的现状。针对政策扶持、储备性培育、资金投入、培育模式、师资队伍、评价导向等问题,他提出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府制度供给,分类分层开展,多措并举,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黄凯东探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研究表明,仲裁解决纠纷成本低、仲裁适用主体更宽泛、仲裁程序比较规范。切实发挥仲裁制度的作用,应厘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性质,淡化仲裁行政属性;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设置,提升仲裁人员素质;构建仲裁与调解结合、仲裁与诉讼衔接良性互动机制;确保仲裁裁决执行到位,维护制度权威。

  (南通大学人文社科处 孙泊、邹冬梅、吴寒飞)

  多措并举推进新文科建设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操太圣

  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高质量高等教育、高质量高等文科教育的需要。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在我国,推进新文科发展,需遵循回归中国教育实践、坚持中国教育特色、国内外教育研究相互促进的基本原则。“新文科”的重要功能是帮助人们建立与这个新的世界的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成为新的世界中的自己。

  新文科建设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立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全球化生存、技术化生存和个性化生存需要的人。二要将人文学科和研究社会经济系统与行政系统等结构性问题的学科结合起来,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搭建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沟通的机制。三要以公共理性引领新文科建设,既要注重知识本身的生产,也要重视基于社会需求的应用性知识的生产,更要坚持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导向。四要善用现代科技手段。

  社会治理视角下中国社会救助:政策逻辑与实践轨迹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彭华民

  贫困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社会救助的依据包括消除或缓解贫困问题的政策和制度。中国社会救助的双重制度安排包含正式的结构性制度与非正式的文化制度。中国社会救助是类型化的救助,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未列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救助类型还有法律援助。在提升人民福祉理念目标的指引下,建立中国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政府层面,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社区层面,发展基层民主;社会组织层面,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中国社会救助实践范式为多元化提供—多类型接受。提供的主要角色为国家。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将社会救助中的具体服务事项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接受者包括城市贫困群体、农村贫困群体、疾病—贫困群体、受灾—贫困群体、流浪流动留守—贫困群体、特困—贫困群体、临时困难群体(急难型救助和支出型救助)等。

  要进一步建立更完整的社会救助问责制度。政府通过直接支付与救助的预算制度,提升被救助者资产建设能力(金融能力)。建立更完善的规范体系,在社会救助(公共服务+公共资金)及使用者之间设立一套规范,涉及救助透明度、救助者回应能力、救助委托人和救助机构关系规范等,提高治理效能。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教授 朱益明

  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发展中国教育的新使命。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总战略是优先发展,总方向是教育现代化,总目标是建设教育强国,总任务是立德树人,总追求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于2016年初启动研制,2019年2月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了2035年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

  推进教育现代化,其影响因素包括多元、多样化的社会要素,必须处理好教育与社会、经济、个人之间的关系。

  教育改革创新需要坚持“四个自信”,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教师参与”的基础工作,建立“制度创新”的发展模式。教育制度改革创新涵盖:第一,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人人出彩,人生出彩);第二,每所学校创新发展——不看排行榜(破除“五唯”,不搞特殊);第三,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放管服”下的一体化(权力下放);第四,教育系统开放发展——超越传统制度化学校(从教育到学习);第五,创造新时代教育生态——消除教育焦虑,满足选择需求。

  人口变动与城乡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左学金

  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变量,但是在注重短期与局部均衡的当代经济学中,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目前,生育率下降呈现全球性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进一步加快。如果中华民族人口的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中华民族人口发展将失去可持续性。在人口总量缩减的情况下,我国人口可能进一步向若干大城市群收缩。这种收缩的背后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应在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中长期规划中,对这种前景给予充分研究和考虑。

  在未来经济增长将面临下行压力、经济发展中“黑天鹅”和“灰犀牛”风险增大的形势下,需要努力提升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尤其是城乡收入分配公平性。我国人口变动趋势将使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因此需要提升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统筹水平。乡村振兴战略是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治本之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关键在于:一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进城乡“去身份化”改革;二是城乡之间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要更加公平。要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切实减少劳动力空间流动和社会流动的障碍。

  场外链接

  政策链接:

  2019年7月,江苏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省市统筹、以县为主、县乡共建”管理体制;健全公办为主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住宅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与使用的全过程管理机制;从创新用人机制、提高师资素质、注重保教管理等方面提升保教质量;逐步健全经费保障与监管机制,明确了下一阶段江苏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政策。

  2019年12月23日,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养老服务多元投入、完善养老服务基本保障、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打通养老服务发展制约瓶颈、提升养老服务消费能力六项共22条举措。

  活动链接:

  2019年4月15日,“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围绕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的课程设置、目标定位、内容结构等展开研讨。

  2019年6月2日,“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探讨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教改革发展积累的新经验和遇到的新问题。

  2019年11月7日,“知识、文化与学校教育:东亚教育社会学质性研究工作坊”在南京举办,围绕学校教育与教育公平、文学与叙事、教师研究、教育人类学、差异群体研究、文化与学校文化、知识与课程、方法的批判和创新等主题进行交流讨论。

  项目链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驱动的网络社会心态发展规律与引导策略研究”,批准号19ZDA149,南京大学陈云松。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学视角下中国民众信任变化趋势与合作互信促进研究”,批准号19ZDA362,南京大学朱虹。

  成果链接:

  《新教育公平引论——基于我国教育公平模式变迁的思考》(论文),程天君(南京师范大学),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基层政府职能建设》(著作),陆道平(苏州科技大学),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基础教育中的学校阶层分割与学生教育期望》(论文),吴愈晓(南京大学)、黄超(南京大学),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社会舆论与教育发展》(著作),骆正林(南京师范大学),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平台链接:

  江苏先进典型研究中心,由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与南通大学合作共建,重点研究先进典型选树、培育、传播、影响力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近年来,中心在道德伦理的基础理论、道德榜样思想史以及榜样与偶像研究等方面取得进展,形成系列专题成果。

  南通大学情感教育研究所以儿童、青少年情绪情感发生、发展及其教育过程为研究对象,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维度展开理论研究。同时,研究所广泛开展与基层学校的合作,积极推动理论成果转化。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