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改变艺术生产机制
2020年08月05日 08: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5日总第1982期 作者:记者李永杰

  本报讯 (记者李永杰)7月25日,第二届外国语言文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研讨会暨“科幻、文学与技术”云论坛举行。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人工智能与新时代的文学”,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带来的机遇与冲击。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陈跃红表示,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应注重人文与科学技术的比较性论述,人文学者与人工智能技术一线学者应加强交流与合作。从文学生产主体、生产方式等方面对AI文学进行跨学科研究大有可为。同时,机器创作的高效生产能力会不会造成文学供应过剩等问题,也亟待学界思考。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教授宋炳辉从传统文学观出发,审视了AI时代的文学。他认为, AI为学界提供了重新思考文学和艺术创造本质的机会。在创造与自由意志、表达的价值指向、创造与程序化的关系等方面,AI都给文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困境与挑战。

  与会学者还探讨了现当代文学的技术反思和科幻艺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范劲从系统论视角解读了科幻经典《弗兰肯斯坦》。基于弗兰肯斯坦对现实的种种错误认知,范劲阐释了其与怪物乃至与科技系统之间的关系,即弗兰肯斯坦对怪物的排斥来源于他对一成不变的旧秩序的依赖。但由于传统模式无法应对现代社会高发的偶然性,人们为了减轻决策负担,必须将信任转交于技术系统,将与自身有关的一切托付给技术黑箱,由此引发了种种现实和伦理问题。

  会议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及德语国家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