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制度优势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20年01月06日 08: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月6日第1851期 作者:本报记者 段丹洁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此,哲学社科界学者纷纷表示,文化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与有机组成,全会站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为文化制度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坚定文化自信

  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丁国旗表示,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相互转化,缺一不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典型的文化形式,也是最新最有活力且仍在发展中的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紧密相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接地气、通人心,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融为一体,休戚与共,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必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范玉刚看来,文化是制度之母,富有感召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良好运行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强有力的支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坚定的文化自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有着清晰的目标指向,那就是带领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多贡献。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国胜认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国家治理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国家治理的深厚支撑;国家治理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指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国家治理的思想根基,这一根基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毛湛文表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包括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制度认同,共同构成国家治理的共识基础。同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力量的相互作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会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良好的政治经济保障。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全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丁国旗表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以形成和健康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是分不开的。

  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潘知常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结晶。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的文化才能固本开新,永葆生机和活力,否则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毛湛文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的产物。面对复杂的文化现状,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导文化形态良性发展,传播主流文化、优秀文化的声音,发挥价值引航的作用。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借助“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宣传方式,利用好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打造更具沉浸感、包容感的文化氛围。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胡国胜认为,应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过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范玉刚表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要扎扎实实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不断从高原迈向高峰,努力创作出新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体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优化国家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文化运行体制。

  潘知常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构筑文化高地,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境界,推动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倡导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观,发挥文化的认同功能,积极引导文化建设。此外,还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让先进文化真正走进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优秀的文艺作品对培育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丁国旗看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落实落地,首先必须通过优秀文艺作品的创造这一环节来呈现。文艺精品的产生,不仅需要文艺家们走进现实生活、走进时代现场,同时也需要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思想水平与创作能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艺理论研究者必须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特征、发展规律,切实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理论支撑。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