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要前瞻性地关心人类福祉
2019年05月10日 07: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5月10日第1689期 作者:记者段丹洁 通讯员郑硕夫

  本报讯 (记者段丹洁 通讯员郑硕夫)4月25—28日,由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亚洲新人文联网和厦门大学联合主办的“2019年世界人文学术会议”在福建厦门举行。本次会议以“理想、使命与执行”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的130多位学者齐聚一堂,分享最新的学术研究进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表示,人文学术研究虽不能直接推动政策制定,但能为人类在精神层面提供更长久的展望。因此,人文学者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人文学术也更加需要宏观、整体、长远地提出问题和考虑问题。另外,人文学术研究应跳出文字的局限,用更宽的视野、更大的雄心、更包容的姿态、更有前瞻性的勇气关心人类的整体福祉。

  提及人文学科所面临的挑战,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秘书长路易斯·奥斯特贝克表示,人文学科需要主动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声音,积极进行跨学科合作,推动人文学科的疆界进一步向外拓展。

  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前任主席阿达玛·萨马赛蔻呼吁,建立基于母语的多语种教育全球联盟,让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更好地践行人类的理想和使命,让更多的国家获得发展机会。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副院长张先清认为,应将海洋遗产保护置于一个整体的社会生态系统中予以考察,注意从地方知识体系吸收保护经验,积极探索相关遗产保护技术,从而在国际遗产科学层面作出实践性贡献。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认为,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遗产资源,考古遗址众多,存在许多独特的古代DNA研究材料,相信未来基于古DNA研究的跨学科合作,能够为考古、史前历史和语言学提供更多的证据。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介绍说,波斯美术在各个时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化交流最终需要一种超越种族、宗教和地域的包容精神。正是这种包容,从根本上使得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