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访非洲,郑重宣告中非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强调“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十年来,在双方元首引领和顶层设计下,中非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平台上不断深化合作,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开创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围绕中非双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新时代中非关系发展、中非各领域合作的现状与未来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埃塞俄比亚总理特别顾问阿尔卡贝·奥克贝·梅蒂库(Arkebe Oqubay Metiku)。
中非合作成为南南合作典范
中非友好源远流长。毛泽东主席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奠定了中非友好关系基础。长期以来,中国同非洲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在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双方决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在中非关系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引领中非关系和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在这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中非要携起手来,共同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南南合作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中非合作已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在南南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作为中非合作的重要机制,中非合作论坛于2000年成立,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成效最好的南南合作平台,并在贸易、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梅蒂库告诉记者,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全方位合作,将帮助非洲国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消除贫困、升级技术,更重要的是促进非洲国家经济转型。到目前为止,中非合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中非合作的领域和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
梅蒂库表示,中国是全球贫困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显示,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现的贫困,包括消除极端贫困,是全球最大的挑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要求。在过去40年里,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近8亿,并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是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大贡献,中国的减贫方案对南方国家也是意义非凡。
推动非洲知识生产和技术能力提高
梅蒂库表示,人口和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非洲大陆拥有14亿人口,其年龄中位数为20岁,是非洲国家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扩大市场规模的重要引擎。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100亿。届时,非洲人口预计将达到25亿,这一人口结构会进一步推动整个大陆的经济增长。因此,非洲国家需要更加合理的政策规划,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为了将这种发展潜力转化为真正的优势,非洲各国政府应该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借助中非合作加快转型步伐。
曾有学者回顾过去十年间的一百项研究,探讨中非经济往来对非洲国家发展、非洲生产力转型以及非洲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的投资确实为非洲国家的经济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微观层面来说,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其中大部分机会面向非洲工人。中国企业根据不同岗位和工作要求展开针对性培训,提升非洲国家工人的技能水平。同时,非洲国家的企业也经常向有合作往来的中国公司学习先进技术。除了专业知识的增长,非洲的企业在与中国展开贸易往来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新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为非洲进军新领域打开突破口。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的投资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多样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例如,中国在非洲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推动了非洲国家建筑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中国投资机构愿意为其他投资机构不愿意投资的关键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成为非洲新兴行业的客户兼投资者,加快了非洲国家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又如,中国对非洲电信项目的投融资也加快了非洲的移动网络建设,为非洲国家的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总体而言,中国的参与确实支持了整个非洲大陆的经济转型。为了确保中国和非洲国家都能从中受益,中非双方还需进一步加深合作,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开辟新的经济合作领域,共同遵守社会和环境标准。
梅蒂库表示,中非合作为非洲国家带来了经济增长、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诸多福利。一方面,中国的生产性投资已经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促进了非洲国家经济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并推动非洲国家生产力增长、促进出口,在诸多方面提供重要支持。另一方面,中国增加对非洲国家科学和科技类项目的奖学金支持力度,有利于推动非洲的知识生产和技术能力提高。梅蒂库表示,中国与非洲国家未来应在绿色转型领域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这不仅有利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提升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产业的新动力,还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国际问题,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一带一路”与“三大倡议”创造美好未来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梅蒂库表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促进了各大洲经济走廊的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沿线国家务实合作和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倡议广受欢迎,为世界经济培育新增长点作出重要贡献。截至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共有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惠及全球60%的人口。52个非洲国家已经参与了该倡议,与中国签署了合作文件。梅蒂库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思想交流和讨论也越来越多。值得注意的是,各种融资机制对“一带一路”的推进至关重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就是很好的例子。考虑到许多国家面临债务压力,有必要将“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目标和保持债务可持续性相结合。
梅蒂库表示,中国与非洲国家将进一步紧密合作,推进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体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以坚实的信任与合作,引领中非关系蓬勃发展。第二,关注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共同利益,加强多边合作。凝聚多边主义共识,共同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加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治理体系中应有更多的代表性和更大的发言权,破除在投资、国际贸易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和障碍,实现持续增长。第三,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转型的新合作倡议,可能是中国与非洲国家未来的重要合作内容,绿色能源和相关技术的进步可以减少化石燃料驱动下的经济脆弱性,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和非洲国家,也有利于全世界。
当前世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以多种方式积极应对世界挑战和危机。梅蒂库表示,这三大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呼应,共同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国对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思考。梅蒂库认为,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2019年新冠疫情,都充分证明了全球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的重要性。因此,中国提出的三大倡议等全球公共产品确实可以帮助其他国家建设更有韧性的经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不断恶化的区域和地缘政治冲突,并最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梅蒂库在采访中强调,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三大倡议,中国提出的诸多方案对非洲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疫情期间,非洲是全球合作最薄弱一方,超过1.6亿非洲人因疫情陷入贫困,债务压力加剧。除此之外,尽管非洲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的比例并不高,却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大陆。可是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危机,人类还没有建立起坚定的伙伴关系来支持非洲国家。因此,在弘扬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文明多样性、防止冲突和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达成全球共识,都将有利于非洲国家的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