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外语可减少虚假记忆
2023年07月10日 09: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7月10日第2687期 作者:练志闲/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美国芝加哥大学官网6月26日发文称,人们的记忆记录了过去发生的事情和感受,但这些并非总是真实的,语言往往是植入错误记忆的罪魁祸首。为了研究这一问题,芝加哥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共同探索了语言和记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信息以外语呈现时,人们能更好地避免错误信息,减少虚假记忆。该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于美国的《实验心理学杂志:总论》(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外语存在一定难度,这导致一些人认为使用外语更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记忆,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阿斯·凯萨尔(Boaz Keysar)认为并非如此,恰恰相反,人们在使用外语时错误记忆较少。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与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合作进行了两项研究。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给120名母语为中文、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研究参与者列出一系列相关单词,如“做梦”(dream)、“打盹”(snooze)、“床”(bed)、“休息”(rest),但没有“睡觉”(sleep)一词,这就是研究人员所说的“诱饵”(lure),是一个故意制造错误记忆的陷阱。研究人员故意省略“睡觉”(sleep)这个词,引导大脑产生联想。随后研究人员检测了参与者监控自己记忆的能力,参与者需要回忆自己记住的单词,并指出哪些词不在列表上。研究发现,与母语相比,当用第二语言呈现信息时,人们记错单词的概率更小。

  第二项研究着眼于双语在错误信息效应(事件发生之后的事情影响了记忆的真实性)中的作用。在这项研究中,母语为中文的人观看了一场犯罪的无声视频,之后听英语和中文两种语言的犯罪细节叙述,然而其中的信息有真有假。之后参与者需要回忆获取的信息,研究人员发现,人们更容易捕捉到第二语言中的误导性信息。

  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在使用第二语言时,人们为了避免语言失误,要付出更多脑力。这等于是在使用一个与母语完全不同、不能自动运行的推理系统,因此,人们会在语言逻辑、选择用词方面更加谨慎。(练志闲/编译)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