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据美国密歇根大学官网3月23日报道,全球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过去300年里收藏了大量物件和标本。现在,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这些藏品暗含着解决野生动物保护、气候变化、流行病防范、粮食安全、物种入侵等问题的关键知识。
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英国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号召下,来自各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专家加入了“全球收藏小组”,合作挖掘这些藏品所蕴含的价值。专家们清点了来自28个国家的73家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藏品数量、组成结构以及出土地区,这些藏品为生物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和人类学科以及有关16个陆地和海洋区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尽管藏品数量巨大,但它们在热带和极地地区、海洋系统、节肢动物和微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缺乏覆盖性和代表性。由此可见,“全球收藏小组”的调查为各机构评价自己的收藏优势和不足,认清全球自然博物馆的收藏趋势,协调未来的收集计划提供了重要见解。
密歇根大学动物学与植物标本馆收藏部副主任、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教授埃尔南·洛佩斯-费尔南德斯(Hernán López-Fernández)说,在基因组学、环境DNA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帮助下,自然历史藏品提供的信息将大大超过标本本身,延展到与标本相关的所有生物。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标本的化学成分来了解营养物质是如何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以及这种流动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此外,人们还可以对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了解基因组的进化过程,并与21世纪的同种生物比较基因信息。由此可见,自然历史博物馆藏品不仅可供大众欣赏和学习,更能帮助社会了解生物多样性。它们为全人类探索地球的过去、绘制更美好的未来提供了一个独特窗口。
密歇根大学人类学教授、人类学考古博物馆馆长迈克尔·加拉蒂(Michael Galaty)表示,自然历史博物馆藏品在帮助人类解决当下环环相扣的危机方面具有独特价值。随着传统文化系统崩溃,生物系统也会随之消失,反之亦然。因此,社会应该重视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藏品,而不仅仅是珍视具有人文价值的人工制品。然而,许多自然历史博物馆长年缺乏资金,导致机构缺乏足够的设备工具、人手和知识储备,无法从藏品中提炼出更具有延展性的信息和数据。此外,来自火灾和自然灾害的威胁、基础设施条件恶化和人类社会冲突都增加了藏品维护成本。
“全球收藏小组”成员还发现,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都集中在北美洲和欧洲地区,这带来了一些隐患,尤其是容易延续源自欧洲殖民历史时期的不平衡关系。例如,参观者在展厅中看到的古代动植物化石只是密歇根大学古生物博物馆收藏的400万个化石标本中的很少一部分。因此,专家需要在未来的项目中保证藏品具有足够的地域代表性,保证藏品的发现地和收藏机构得到足够的曝光度和尊重。
“全球收藏小组”成员们希望,由他们搭建的全球自然历史博物馆藏品网络能够加快提取和分享具有延展性的知识,引导博物馆规划21世纪的收藏工作,围绕全球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和气候问题开展更多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
(刘雨微/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