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教育系统转型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点关注事项,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世界各地都在寻求更完善的教育系统。美国布鲁金斯学会6月发布的《教育系统转型:为什么、是什么以及如何转型》报告显示,教育系统转型成为全球共识。同时,该报告还探究了教育系统转型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教育系统转型迫在眉睫
从当前全球总体情况来看,教育并没有帮助世界塑造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冲突增加以及疫情之后经济恢复的紧迫性,使教育系统转型议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建议从根本上重构教育系统的声音频现。如今,教育系统转型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成为全球议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经合组织提出的“教育2030”倡议,将人类福祉置于教育系统的中心位置,并协助指导其中高收入成员国反思年轻人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2022年,由世界银行发起、全球教育伙伴关系组织发布的“GPE2025:战略计划”,重点支持低收入国家的教育系统走向“公平、有韧性和适合21世纪的包容性系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了“教育的未来”全球倡议,并发布了报告《重新构想我们共同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认为,要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就需要达成一种新的社会契约。通过这种新的社会契约,人们可以利用教育系统转型的力量支持“可持续的共同未来”。同时,教育将成为一种共同的利益,激励人们合力培养年轻人更广泛的能力。
当前世界正处于关键转折点,除了应对疫情的冲击之外,气候变化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挑战。此外,自动化技术正在改变大多数工作的性质,雇主正在试图寻找更具协作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雇员。过去几十年,收入不平等的情况日益加剧,造成了许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疫情的影响下,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的人数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显然,教育政策制定者需要出台新的办法应对以上挑战。
确定未来的道路,始终要从反思过去开始。在当前的政策讨论中,教育系统通常被视作被动实体,只能尝试努力跟上世界的变化。然而,事实上,教育以及提供教育的系统,积极地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社会,影响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全球普及教育的兴起产生了大量积极的成果。教育水平的提高,帮助人们过上更健康、更长寿的生活,也通过增加个人收入以及发展经济的方式使人们变得更富有。但是,除了变得更健康、更富有以外,教育系统能否让人们变得更聪明,以应对未来的一系列挑战,尚未可知。
以系统思维谋划转型
在教育系统转型问题上,各国必须重新审视其系统目标是否一致,即致力于应对不平等问题,并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建立起具有韧性的教育系统。而且,该系统必须既充分考量本国的具体情况,又能公平分配教育机会。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过去教育系统的思维方式,而是要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新系统,并使新系统与人类共同的愿景和目标相适应。然而,虽然目前各界一直在讨论教育系统转型,但如何转型尚未明确,而研究系统思维的概念及其对教育变革的影响,可以成为转型的良好开端。
想要改进教育系统,就必须先了解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即所有的组成部分如何协同工作并影响彼此。系统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生物和工程领域,并对其他学科产生深远影响。只寻求了解和改进系统的各个部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们最终会形成一个更大的整体,并协同产生最终的结果。从教育领域来看,仅关注系统的一部分导致许多国家的课程改革收效甚微,其原因就在于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在进行变革时未能协调一致,如教师的授课形式或对学生的评估方式并未统一。
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由动态变化与反馈过程组成,内部以一定的层级秩序排列。“健康的”或“自适应”的系统可以整合来自外部的理念、资源等。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多重目标和多类产出。近年来,系统思维已经融入许多教育改革方法。随着全球教育界把目光从教育改革转向疫情后的教育系统转型,如何将系统思维用于推进教育变革,愈发成为人们思考的重点问题。世界各国的教育领导者应该借鉴系统思维以及过去几十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并将其融入未来的教育系统转型过程。
实现转型的关键步骤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教育系统转型也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和家长。为此,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报告提出了三个教育系统转型的关键词:目的,应拥有广泛共享的愿景和目标;教学法,应重新设计教学方法;协调,需将系统中的所有部分进行定位组合,以支持目的和教学方法的实现。
教育转型至少应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让教育系统内外广泛共享教育转型的成果,二是符合当今时代的特点。拥有共同的愿景非常重要,针对不同国家开展的多项研究证实,只有对于教育转型的目标达成共识,才有利于实现真正的转型,且转型能经得起时间和不同政治环境的考验。在系统分析的方法论中,目标、信念和价值观这些“无形”因素的转变,被视为最有影响力、最能够引导系统中其他部分发生改变的因素。部分教育变革的失败,可能就是因为领导者只关注改变资源、人员、指标等“可见”系统要素,而忽视了“无形”因素。
教学和学习方法应被重新设计,以确保学生实现系统目标。这需要教育者、学生以及教学内容之间形成充分互动。教学法是教育的引擎,仅仅引入一门新课程却不改变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最终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只是具备好的老师、学校和教育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让系统的所有部分能够协调运转。教育系统包含多个教学核心部分,如课程、人力资源、数据和评估、管理、资金等,如果各部分不协调,系统中的参与者将会产生冲突,从而导致教育系统转型的效果大打折扣。
总之,高质量的教育系统可以改变年轻人的一生。在好的教育体系下,青少年可以学会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在不同的观点中建立共识、产生新方法以应对复杂挑战。他们也更有可能成为身心健康的成年人,为社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作出更多贡献。而这一切愿景的实现,都有赖于教育系统的转型。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