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2022年04月01日 07: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4月1日第2380期 作者:王悠然/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3月28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官网报道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将劳动力集中投入制造业,并非贫穷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唯一方式。

  工业革命期间,西方发达国家从农业经济走向工业经济,实现了商品和服务生产增加、资本投资增加和人口增长。因此,工业化被视为贫穷国家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这引发许多人认为,贫穷国家应将劳动力从农业大规模转向制造业,以增加劳动产出。大量经济学研究也显示,劳动生产率差距是导致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生活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劳动力向制造业转移是从整体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方式。

  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教授理查德·罗杰森(Richard Rogerson)、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贝特霍尔德·赫伦多夫(Berthold Herrendorf)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宏观经济学教授阿科斯·瓦伦提尼(kos Valentinyi)在新研究成果《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新证据:对工业化与发展的启示》中,对上述传统看法提出异议。他们根据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增长与发展中心发布的经济数据制作了一个新的数据组,用以比较1990—2018年全球最贫穷的64个国家的农业和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与富裕国家之间的差距。

  结果显示,首先,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差距小于二者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但大于全部门劳动生产率差距。虽然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贫穷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但劳动力从农业转向其他经济部门,生产率上升幅度会更大。服务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既能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又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已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哥斯达黎加和菲律宾,专业服务和技术服务占服务出口贸易的50%以上,便是服务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成功案例。

  其次,没有证据表明制造业存在一些学者所说的“劳动生产率无条件趋同”现象,即贫穷国家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富裕国家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事实上,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趋同程度低于全部门劳动生产率趋同程度。罗杰森表示,这项研究为“绕过”工业化、正在经历服务导向发展的国家提供了参考。它们可以在工业之外的经济部门实现生产率上升,进而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王悠然/编译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