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2021年09月29日 08: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9月29日第2260期 作者:闫勇/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全球性危机,使很多地区的区域治理模式面临挑战。不同地区的区域治理模式能否有效应对危机?区域治理机制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否及时作出反应?这些都成为评估不同区域治理成效的重要因素。对此,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世界政治系教授玛利亚·拉古蒂娜(Maria Lagutina)9月22日在俄罗斯智库瓦尔代俱乐部官网发文,分析了区域治理机制的现状和未来。

  拉古蒂娜认为,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的相互依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区域化进程越来越被视为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今天的国际治理实践中包含了不同层次的各种一体化机制,其中既有传统的区域组织,也有区域间和跨区域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的相互依赖进一步加强。

  当前,很多区域治理机构的功能超越了经济和贸易协定。拉古蒂娜表示,它们的议程开始囊括全球性议程,如气候变化、移民问题、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卫生健康问题最初并不在大多数区域组织的合作范围内,但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些区域组织积极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斗争中,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例如,分享抗击疫情的信息和经验,协助旅行者返回原籍国,保障抗击疫情必要的物资供应,在特定情况下为处于封锁期的企业提供财政援助等。

  然而,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很多区域治理机构内部面临着程度不一的团结危机。在拉古蒂娜看来,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欧盟。在疫情发生初期,一些欧盟国家限制基本药物的出口,甚至未经事先协商就单方面关闭国界,违反了欧盟内部货物自由流动和人员自由流动的原则。如意大利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时,没有一个欧盟国家启动欧盟相关机制向意大利供应医疗和个人防护设备,反倒是中俄两国在双边合作的基础上提供了援助。就此而言,欧盟的应急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对来说,东盟和非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内部团结。在抗击疫情期间,东盟组织了一系列会议,以协调国家战略,交流信息和经验,助力东盟国家做出有利于各自国家发展的选择。东盟还积极与域外国家以及其他区域组织进行抗疫合作和在线会商,大大提高了东盟国家抗击疫情的效率。非盟通过内部的区域合作积极调动资源,帮助成员国抗击疫情,与其他国家和区域组织开展区域间合作,提升了应对医疗紧急状况的水平。

  总体来看,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在满足危机治理需求方面表现不佳。拉古蒂娜表示,从全球角度看,现阶段的区域治理体系难以有效应对突发危机。在大多数情况下,区域治理机构的反应不够及时。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现代区域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因此,人们也应充分认识到,提高区域组织应对全球性危机的效率十分必要,不同地区的国家可以在许多领域开展合作,进而走向“可持续的”区域治理模式。

  (闫勇/编译)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