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两类研究融合发展
2021年09月29日 08: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9月29日第2260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夏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阔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平台和实践机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跑”中,弘扬奋斗精神,建功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手中“接力棒”重达千钧,既体现在知识分子的学术造诣上,更表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实践支撑。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举措,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环节。

  筑牢理论之基

  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源头活水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无一不是面向现实积极解答实践难题,进而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国家与社会互动、民族与文明发展等多维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精神体现,反映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就要实现知行合一与经世济民的有机统一。基础理论研究是“坐冷板凳”的学问,出思想出观点,形成知识链沉淀;应用对策研究是“务实管用”的学问,重实践重效果,提供政策链咨询。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中,二者都是要求严谨学风的学问。基础理论研究得越深,对策研究就越有思想高度,提出的建议就越高明,越管用。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顾红亮认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有力推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形成并不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正确方向。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同样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应用对策研究的“基石”,展现了思想指引与学术创造的巨大力量。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量具有科学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导人们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量具有人民性,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主体地位,是确保基础理论研究深入人民群众中的人间正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量具有实践性,指导人民正确认识世界并深刻改造世界,是促进基础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量具有开放性,积极吸收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不断与时俱进丰富理论体系,是基础理论研究引领实践创造的思想源泉。

  科学理论是人类认识长期发展的总结。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是启示录,提供的不是关于时代进程中解决诸多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破解蕴含时代特征的重大问题的科学方法。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刘志明表示,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不仅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而且为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作出了科学方法解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在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的科学指导和战略引领作用。在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姜延军看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蕴含着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强调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激发了我们不断增强推动两类研究融合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聚焦时代主题

  提升应用对策研究理论逻辑质量

  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旨在解释世界,更致力于改变世界。针对扎实做好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我们“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这既鲜明指出了将理论研究成果切实转化为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功效的应用成果及其实践路径,又深刻强调了为党和人民事业积极建言献策、实现人民幸福的现实力量具有价值主体性。

  毫无疑问,问题有意义,答案才重要;问题有挑战性,理论才有突破性;问题有长远性,对策才有持续性;问题有根本性,创新才有彻底性。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融合研究,不断出思想出理论出对策,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然而,采取散兵游勇的方式或试图依靠单一学科领域的知识突进,不仅无法切实应对问题的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特征,而且很难形成有价值的科学应对之策。因此,聚焦时代发展主题,着力提升应用对策研究的基础理论逻辑支撑质量,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对应性前提。

  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关键是要围绕国之大局、国之大要、国之大事、国之大计,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回答两类研究联动聚焦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克斌表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新发展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所创新,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以实际行动践行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历经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壮丽的发展事业。迈向新征程,肩负新使命,需要新本领,更需要指导和强化新本领的两类研究成果发挥支撑效能。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长徐建刚认为,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对党员干部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与实践要求。一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提升基础理论研究的逻辑认知水平;二是要增强新本领,扎实开展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基于提升应用对策研究能力强化基础理论逻辑分析的支撑质量,才能坚持求真务实,创造性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上层楼。

  理论来源于实践,经社会实践进而发展和完善。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表示,实践发展是理论研究的源泉,立足实践发展和问题导向,也是智库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更加自觉地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相结合,让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在融合发展中实现理论升华,指导实践创新。以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工具,放眼实践发展与问题导向,通过大量的实际调研发现问题,并结合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分析工具,形成具有理论支撑、国际经验比较的带有中长期战略性、储备性深厚的研究成果,既是推动理论创新发展的过程,也是理论服务实践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强调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与鲜活生动的实践需要相结合,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快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变革推动和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创新发展。

  立足中国实践

  将学术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在研究中坚持人民立场、立足群众需求。基础理论研究指向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应用对策研究关乎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因此,立足中国实践,提出真知灼见,把破解理论与实践难题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发挥智慧研究与智囊资政的作用,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奋斗方向。

  高校既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教育机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镇之一。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提出,高校要以切实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推进学科建设,要以满足中国现代化进程重大战略需求为落脚点构建学科平台、确立研究方向、组建研究团队。同时,推进中国特色的一流学科建设,要以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大学生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确立契合中国发展现实需求的哲学社会科学新评价标准。

  社科联是融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智库平台。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建议,通过建立重点专业智库和面向重大实践问题的智库联盟,创新智库集大成集众智的研究机制,以构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高质量社科赋能平台体系。各地社科联要组织不同学科的学者深耕国情省情,开展蹲点式、跟踪式、沉浸式调研,与地方政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有效打通理论与实践转化通道,广泛开展跨学科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与实践范式的创新,助力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蓬勃发展。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解超建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方面要确立服务国家的研究情怀,勇立时代潮头,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另一方面要凸显融合发展的研究意识,创新两类研究相互转化的研究能力,既要善于将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成决策咨询报告以及政策文本,也要善于从应用对策研究中发现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学理意义的实践问题。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为人民做学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坚持知识报国、学术报国的创造精神,坚持超越学术功利主义的理想精神,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是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有效融入伟大奋斗之中的学术创造性工作,更是成为新时代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的题中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