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传记疗法关注完整生命故事
2023年10月11日 14: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11日第2748期 作者:郑剑虹

  心理传记疗法(Psychobiographical Therapy)是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成果在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实践。该疗法基于心理传记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使来访者在辅导者的帮助下,通过叙说、倾听和书写自己完整的生命故事,以及阅读杰出人物的传记故事,自我发生积极变化,将有故障的生命故事转化为一个好的生命故事的过程。

  心理传记疗法是以“故事”作为主线的咨询技术,强调来访者的自我探索,通过自我力量来改变自己,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强调在咨询过程中基于平等地位和合作关系的人际互动的重要性;强调叙说或语言在来访者自我建构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来访者对自身生命故事叙说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大多数心理治疗技术专注于来访者的临床症状,心理传记疗法并不聚焦于当下心理问题或创伤事件的叙说,而是关注整个生命故事。心理传记疗法认为,通过生命故事的叙说、倾听和书写,可以逐渐增进来访者对自我的理解和认同,重新构建生活的意义。

  心理传记疗法的理论基础

  心理传记疗法的理论和概念基础主要来源于心理传记学,而心理传记学的核心内容是对于个体生命意义的理解,是从整体性、统一性和连续性视角来理解人性。心理传记疗法的理论基础包括叙事认同理论、原型场景理论、成长性关键因素理论等。

  叙事认同是生命故事研究的核心概念。麦克亚当斯(McAdams)首先对叙事认同这一概念进行阐释,认为个体通过整合、内化自己的生命经历,形成自我身份认同,从而为自身提供了个人的统一感和生活目标。麦克亚当斯提出的认同的生命故事模型认为,生命故事是一种个体内在和演变的自我叙说,这种叙说将重构的过去、感知的现在和预期的未来连接在一起,涉及对自我理解的品质和自我的整合性结构。他认为,好的生命故事应该符合六条标准。一是连贯性,包括叙说的生命事件之间存在因果联系,且逻辑清晰等。二是开放性,即对变化和模糊状况的容忍和接纳。三是可信性,即叙说的生命故事是真实的。四是区分性,即个人的生命故事情节和主题要丰富。五是协调性,即能够协调生命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呈现多重自我的和谐。六是生成的整合,讲述的生命故事体现了一个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贡献、能很好地承担各种角色的人。

  心理传记学家舒尔茨(Schultz)提出的原型场景理论认为,一些场景事件被我们视为具有解释意义和核心意义,这些场景事件塑造了个人,并影响其人格的核心部分。他提出的识别原型场景的五个关键指标分别是:带有强烈情绪且叙说得非常清晰而具体;渗透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语境和活动中;发展性危机;家庭冲突;创伤性危机。我们认为,原型场景是心理传记疗法的核心概念,是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个体生命故事中可能存在一个原型场景,也可能存在多个原型场景,或者说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可能都有其原型场景,但早期的原型场景是最重要的,来访者会在不同时段以不同的形式和状态呈现早期的原型场景。原型场景可以是某个人、某个物体、某个事件、某种情境,甚至来访者身体的某个部位。心理传记疗法的目标就是一个寻找来访者原型场景的过程。

  成长性关键因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分析和理解来访者的生命故事。个体生命故事的演变和成长有如下三个关键影响因素。一是早期经历,主要指个体早期(12岁前)的亲子关系、家庭环境和早期教育情况。早期经历对成人的人格与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二是身体自我。个体进入青春期后,对高矮、胖瘦、美丑、强弱等有关自身外表和身体的状况极为关注,其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及与别人身体比较的认识会对自我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很大影响。三是角色楷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个体心中都会存在一些角色楷模,包括重要他人、英雄崇拜和自居对象等。

  上述三种理论在心理传记疗法中存在这样一种逻辑关系:原型场景是心理传记疗法的关键内容,而成长性关键因素则是发现和识别原型场景的主要来源,叙事认同理论和认同的生命故事模型则为分析、理解和转变来访者的生命故事提供了理论思考的框架和效果评价的参考。总之,这三种理论向我们展示了心理传记疗法的过程和目标,即通过了解来访者完整的生命故事,特别是其中的成长性关键因素来寻找原型场景,进而了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最后通过咨询使来访者产生好的生命故事。

  心理传记疗法的程序与技术

  心理传记疗法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讲故事是第一步。来访者在辅导者的引导下完整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注意避免来访者零碎的叙述或集中于自身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的叙说。在技术上,采用生命故事访谈法。辅导者扮演听众的角色,让来访者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完整叙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在这个阶段,辅导者寻找或识别来访者生命故事中的原型场景是关键的内容。听故事是第二步。由辅导者向来访者完整复述其故事,来访者在听自己故事的过程中,与辅导者一起重新编排、补充和诠释自己的生命故事。如何将复述、诠释与分析结合起来是主要的技术要求。读故事是第三步。辅导者可推荐或与来访者一起讨论,以确定一个与来访者有相似性或来访者感兴趣的杰出人物传记作品作为阅读作业,通过阅读来思考传主是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和苦恼的,以及自身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传记人物的情感共鸣、认同和领悟是重要的内容。传记阅读的目的是发挥角色楷模的作用,促进来访者正确了解自己并获得自我认同。写故事即自传写作是第四步。通过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故事,使自己的生命故事进一步清晰化,来访者如此可获得对自己新的认同和人生感悟。评价与反馈是第五步。辅导者可通过对来访者第一阶段所讲的故事和最后阶段所写的故事的叙事认同分析,对咨询效果作一个初步评价,并反馈给来访者,以使来访者进一步明晰自己生命故事中的动机和情感结构。

  心理传记疗法的咨询技术主要包括生命故事访谈技术、原型场景识别技术、复述技术和传记阅读技术。在咨询过程中也会对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一些理念和技术进行改造,例如解构技术和意义建构等。

  心理传记疗法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契合性

  心理传记疗法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虽然借鉴了西方某些心理疗法的理论与技术,但作为诞生于本土的心理咨询技术,其心理治疗的整体观和系统观,对心理问题的理解与看法,咨询技术中对亲子关系、家庭环境、早期教育和生命中角色楷模的强调以及对阅读杰出人物传记的重视,都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家族家庭观、“八目”思想等密切相关。儒家以整体和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强调积极进取的精神,从仁爱和血缘关系出发,将家庭、家族和亲子关系放在重要位置,强调家风家教和家族杰出人物榜样力量的作用,这些都与心理传记疗法的理论与技术高度契合。

  心理传记疗法强调在生命故事的反复叙说、书写和倾听中达到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强调将心理问题放在整个生命故事中来审视,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情境性、境遇性的思想息息相关。中国传统哲学是悟性、反思性、情境性、整体性、现场活生生性的本体论;西方哲学往往抽离情境和事物本身,以概念化或片段分析的方式来表现本原。因此,心理传记疗法的哲学基础更接近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总之,心理传记疗法作为一种具有本土文化特点的新的咨询技术,有其优势和特色,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适用对象的问题、伦理问题、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完善问题,以及咨询师的训练和素养问题等。

  (作者系岭南师范学院首席教授、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