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
2023年02月16日 09: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16日第2591期 作者:陈雪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这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新命题,也催生了诸多研究成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其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也有其内在心理机制。时勘教授等出版的多卷本研究著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探索》,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为回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这一科学问题做出了有益探索。

  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梳理民族复兴的历史渊源,对“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提出心理学层面的理解,认为每个个体的显性“中国梦”内容丰富多彩,而隐性“中国梦”的心理结构具有共性,包括安全、自主、关系和成就四个维度。“中国梦”是中国人意义感的源泉,意义感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共识和坚定的终极信仰;“中国梦”的心理结构也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目标指向。

  围绕这一科学内涵,该多卷本研究著作提出应当重视多民族共同心理的研究,分析了不同民族、族群间相互的文化适应,结合社会变迁大背景阐述民族认同与社会认同理论,借鉴“容器隐喻”来解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对民族团结的意义;通过对古今中西之争的文化论战的总结发现,传统文化在我国民众中有深厚的心理根基,并不会随着社会变迁而被完全取代。在保持中华文化认同连续性的基础上总结、提升中国经验,可以坚定中华民族拥护中国道路的信念与决心;通过培养历史意识可以理顺中国人民看待社会变迁的观念与态度,以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文化自信来化解发展阶段中的不良社会心态,进而加强民众的国家认同。

  在实证研究方面,该多卷本研究著作围绕健康幸福、胜任发展和变革创新,着重研究民众健康幸福的获得机制和影响因素;实现健康幸福的能力获取途径、职业发展路径、克服逆境的品质;以及实现创新发展的环境塑造(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的心理机制。胜任发展和变革创新的目的是促进民众的健康和幸福。

  针对胜任发展,该多卷本研究著作介绍了一系列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实证研究成果,从能力建设角度分析民族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国内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的热点开始转移到胜任特征模型网络系统的建立上,这是胜任特征模型未来研究的重点。基于胜任特征模型和抗逆力模型,对典型行业管理者、政府部门公职人员等群体进行胜任特征模型构建与验证,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多重匹配性对职业适应性的影响研究,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背景下的个人和团队进行抗逆力模型的作用机制研究。

  针对变革创新,该多卷本研究著作介绍了关于科学思想库、人才培养、科学普及以及网络行为的心理影响机制研究成果,从科技强国和教育兴国的角度分析民族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在建立国家科技发展思想库时,要充分考虑如何避免“责任扩散”“框架效应”以及“从众心理”的消极作用;在培养和造就高端人才方面,探索不同类型高端人才(含特殊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心理规律,揭示情绪智力与科研创新、变革型领导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心智模式理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以及审辩式思维的理论为基础,设计科普教育的心智模拟培训法,指导大众科学普及和儿童青少年科普教育。此外,基于网络平台分析网民的社会心理行为特征,促进网络媒体数据的高效获取与集成、网络媒体数据的用户分类以及社会网络媒体大数据的系列研究。

  在应用实践方面,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该多卷本研究著作总结了项目团队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结构和内容、外延界定、服务体系的主要功能等方面提出的理论分析。在深入探究个体、群体、社会和环境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员工援助计划、场景训练模式,开展针对身心健康、胜任高效以及创新发展的系列研究,形成一套社会心理促进模式,包括确定促进对象、界定促进目标、选择促进模式、获取内部资源、启动社会支持、实施促进计划和评估促进效果七个环节。

  该多卷本研究著作介绍了社会心理促进模式在六个方面的示范性实践,主要包括:健康型城区建设模式(医护人员的抗逆力模型及其促进模式、老年人社交网络和健康促进模式、失智老人康复的研究和干预模式、晚期癌症病人的死亡应对与临终精神性关怀、丧亲社会支持对丧亲适应的关爱模式以及健康型组织评价模式);珠江三角洲社会融合模式(广州荔湾区社会融合引导工作和樟木头国税分局健康型组织建设);组织文化影响机制及并购模式(城市廉洁文化评价系统及应用、组织文化对企业并购的应用成果和基于安全文化的心智培训成果);乡村振兴战略企业发展模式(贫困问题网络调查工具、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模式);高端人才核心胜任模型智能评估模式(紧缺人才战略分析的应用性成果、胜任特征自动化建模的应用性成果、高端人才核心胜任特征模型的应用性成果和大数据背景下可视化的应用性成果);以及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模式(危机救援社会心理服务的应用性成果等)。这些模式是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的应用,从健康幸福角度为民族复兴的社会心理机制提供了来自社会实践的一手数据和现实依据。

  通读该多卷本研究著作,能够看到项目团队紧紧围绕研究主题,从健康幸福、胜任发展、变革创新三方面探索民族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提出了社会心理促进的评估结构、实施程序和推进方法,并在多个地区和组织进行实践。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化我国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项目团队以社会心理学研究为核心,结合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信息学等学科,深入探索民族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特别是针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实证研究,重视在复杂社会背景中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尝试为解决重大社会问题提供心理学的系统方案,这是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推进学科自立自强的具体体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宏大历史进程,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探索。正如该多卷本研究著作所提到的,应当在扩展学科边界、整合学科资源方面继续进行探索,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范围内,包括自然环境与人的适应、各社会层次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从地域、地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到各层级社会群体的管理和服务方面展开延续性研究,特别是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这是社会心理学研究服务社会和造福人民的重要抓手。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加客观、可操作的服务标准、工具标准、效果评估标准,促进研究的现实指向性和成果的实际转化。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