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晚年生活”
2014年05月13日 21:25 来源:本刊记者 高波涛 民生周刊 作者:高波涛

  面对养老,许多人都在献计献策,可以实施的做法很多,却始终无法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老人的幸福指数。在政府规划、社会谏言、子女安排的养老模式下,许多老人的真实想法被动搁浅。在“如何养老”的话题中,维护和尊重老年群体的发言权,才能勾画出他们真正想要的“夕阳红”图景。

  金俊海

  65岁,原环卫工人。

  从电视和收音机里多少了解到一些养老服务信息,但自己和朋友还没亲自体验过。为老服务,说白了,就是谁来帮、怎么帮的问题。

  我希望社区首先要针对退休老人做一次上门调研,将情况予以登记;然后能偶尔上老人家里走走看看,提供一些帮助。

  对于社工,希望他们能在生活细节上关心老人。如吃饭问题,可以搞老年餐桌或者送餐上门。老人不在家里做饭,也就不用担心使用煤气、电源等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关于未来,把孙子伺候大就是我最大的计划。在生活还能自理时,我还是会选择居家养老,不愿去养老院。假如孩子到时候帮不了我,希望社区能够给予帮助。

  杜瑞鸿

  70岁,原企业职工。

  退休这十年,我一直对养老金“双轨制”不太满意。

  一九五几年时,我们工人是社会的顶梁柱,什么苦活、累活都愿意干。1993年,企业不景气,就开始鼓励退休。我退休时还领到几元钱奖励。

  41块钱的退休工资,自己拿了十年,从未有过怨言。可看到事业单位退休的朋友,退休金是自己的两三倍,心里就有了落差。要知道十几年前我们的工资水平是差不多的。

  前两天在报纸上看到,国家要再一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但涨了这么多次,企业还是比不上事业单位。

  或许是人老了,总有解不开的心结。一想起那个年代,想起在一线辛勤奋斗的岁月,就希望国家还能记住我们。

  沈文

  53岁,原企业职工。

  由于心脏出现问题,我在两年前办理了病退。上班时忙忙碌碌,退下来后却不知该做些什么,整天憋在家里。

  为了找点事做,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零工,但最后被“该享受生活”的念头打住了。也想过买基金、炒股票什么的,但看到那些花花绿绿的数字,我还是退缩了,没那个头脑。

  我和老伴的退休金每月加起来有4000多元,在北京四环内还有一套房子,一年租金有3万多元。这些钱足够我们的日常开销,所以当我看到旅游广告时便动了心。

  现在,我们老两口每年都会出去旅游一次。海南、香港、泰国都去过。等老得不能动时,为了不给孩子增加负担,我会考虑进养老院。

责任编辑:张晶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0184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1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泰达时代中心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