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时政文献外译技能C
2023年02月15日 10: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15日第2590期 作者:黄东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年7月推出的《理解当代中国:高级汉俄翻译教程》,是高校“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一部分,深入阐述了中国时政文献的特点及翻译原则。全书包括绪论和十个单元,每个主题单元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单元标题取自习近平总书记相关主题论述的关键语句以代表其思想精髓。

  首先,强调翻译策略与主题思想的双轨融合,以中国时政话语翻译策略的说明、应用与分析为主,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原文阐释、传播原则、翻译策略等不同阶段的中心角色和地位。全书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格局,了解中国国情国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政府治国方略;培养学生掌握中国话语外译技能,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兼备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意识,服务国家文化对外传播与国际交流战略;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语言知识扎实、翻译技能熟练的时政文献高层次翻译人才。

  书中每单元均设具体目标,以第10单元“打铁必须自身硬”为例,要求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和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俄译,引导他们着重关注动词的翻译方法,着重关注句子衔接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全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重要方面为框架,构建单元逻辑和课程知识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核心概念、关键语句、课前试译、译文评析、点评练习和课后练习六大板块的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并运用该理论体系解释中国实践,加深对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的认识,培养理论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以深耕汉语表达为基础,引导学生在翻译原则指导下,通过大量实践不断提高翻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时政文献的特点和基本翻译原则、原则背后的决策考量和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通过反复实践,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断提升翻译实操能力。引导学生遵循“以大见小、以小见大”的翻译程序。先从语篇角度出发,把握文本产生的宏观背景、目的要义、内部逻辑以及整体的风格语域等特点;再从句段入手,处理好局部与细节,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做到局部照应整体,使译文与全文的宗旨要义、风格语域等前后贯通、协调一致。通过课后研讨和翻译实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评互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拓展练习和过程反思。鼓励学生拓展批判性思维,认识到艺无止境、译无止境,同步提升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

  再次,实施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理念。教师在授课中应遵循翻译与内容融合学习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阐释中国实践的过程中,通过阅读、翻译、思考和讨论等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中国时政文献俄译技能。教师在授课中应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原著,必要时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鼓励和帮助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在全球大背景下深入分析当代中国丰富多彩的改革开放实践,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书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每单元的“译文评析”“课后讨论”“翻译实践”等板块内容,通过学生独立或合作翻译、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小组讨论等方式,从国际传播规律和受众接受效果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兼顾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如何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通过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兼顾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阅读心理和表达习惯,尽量让译文做到融通中外,以达成更好的接受效果。

  是否能够培养具有多元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学生应积极利用各种跨文化、跨学科,思辨性、独立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活动,挑战自己的思维框架和认知局限,不断提高跨文化认知能力、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外语教师要做深度学习者、深入阐释者、优秀培育者,为中国外语教育创新发展和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作出新贡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编写与研究”(21@ZH04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