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民营企业ESG发展理念
2023年08月29日 10: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8月29日第2723期 作者:黄送钦

  随着近年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在全球普及,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注重点也逐渐从企业社会责任(CSR)向ESG转变,ESG即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将ESG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并融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业务体系中,推动各个行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企业的责任共识。ESG本质上是社会价值的取向,强调企业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治理水平,在本质上与高质量发展是高度契合的。

  其中,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推动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支持民营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这也说明未来将在民营企业中推广和试行ESG评价体系。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披露ESG相关报告的1758家A股上市公司中,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的披露比率分别为51.00%、75.00%,而民营企业的披露比率却仅为22.97%。民营企业在ESG相关报告的披露比率、披露质量上仍然存在提升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来讲,ESG聚焦环境、社会、治理等非财务指标,可以帮助公司管理层完善企业治理体系,引导可持续投资,提高声誉和吸引力,并促进创新和效率提升;而且,良好的ESG表现和管理能力也有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塑造良好形象,增加金融机构对企业投融资的偏好,从而助力民营企业实现健康、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和“双碳”战略推进落实,虽然ESG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并涌现出一批实践ESG的优秀企业,重视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但由于我国ESG发展起步较晚,也存在着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投资规模小等短板和制约瓶颈。

  一是国内ESG报告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因ESG标准体系的侧重点不同,企业选择不同的ESG标准体系,则披露的信息侧重点不同,由此所构建的指标适用性、可比性大大降低,无法突出重点,对投资者的决策无法提供重要信息支撑。现阶段,我国ESG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仍不明确,企业披露信息的意愿和质量有所欠缺,目前ESG相关数据仍需要完善和积累;ESG评级标准和指引尚不统一,且评级方法透明度较低,评级机构往往将评级方法认定为商业机密,对外公布的内容相对有限。

  二是国内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监管力度不够。目前,有关ESG信息披露制度滞后、监管力度不强,企业披露ESG报告质量也亟须提高。鉴于成本考量与政策的观望,企业有意披露部分ESG信息,选择性披露问题比较突出,对处于劣势的信息,企业不予披露,但缺乏合理的监管机制。虽然我国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ESG管理和信息披露的政策,但整体强制性不足,在操作层面亟待完善。

  三是企业ESG内部管理建设缺乏。建立ESG管理部门是企业ESG管理建设的一大难点。从国内企业来看,现阶段诸多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安排和管理模式设计趋于解决企业某个方面的管理决策问题,却难以应对由ESG管理带来的复杂且多变的利益诉求。但是,建立ESG部门是相当重要的,这主要体现在:在内部ESG战略规划和决策方面,如致力于制定ESG战略,建立与ESG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落实ESG战略和计划,并制定一套有效的ESG监督、评估和改善机制,建立ESG信息管理体系和信息披露流程等;在与外部的沟通与联结方面,如传递企业对于ESG的认知、目标、管理体系、行动等信息,向公众与投资者展示企业在ESG方面的成绩和进展等。

  推进民营企业ESG发展,须在政府层面与企业层面共同发力。

  在政府层面,一是政府监管部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ESG披露指南,提高企业ESG披露质量。目前,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要求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相结合,以自愿披露为主。要解决评价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不全面等问题,需立足基本国情,整合ESG信息披露的框架性文件,推动出台量化可比的ESG信息披露框架指引性文件,建立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本土化ESG评价体系。完善企业ESG信息的强制性披露标准和规范要求,明确强制披露的信息、自愿披露的信息,持续完善披露指标,扩大强制性披露范围,激励企业披露ESG详细信息。

  二是积极培育ESG评级机构。首先,积极宣传ESG发展理念,引导投资者关注ESG因素,强化投资机构对于国内ESG评级的采信,发挥并提升ESG对资本投向的引导作用,培育ESG投资体系。其次,注重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研究制定ESG评级评价第三方机构的规范要求和行业行为准则,培育和发展具有权威性的国内ESG评级机构,提高本土ESG评级机构的评价质量。最后,监管部门应健全ESG披露制度,避免评级披露制度的僵化,提高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为社会公众、投资者、企业提供更加透明的高质量评级数据。

  三是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税费负担重的问题,这将直接制约企业推进ESG发展。因此,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环境是民营企业推进ESG发展的动力。在金融扶持方面,政府应积极制定和出台针对私营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在减税降费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继续推进中小企业财税体制改革,要加大减税力度。在降低私营企业纳税负担的同时,还应继续推进政府部门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优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及时清理、取消、调整、规范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在企业层面,一是重视ESG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聚焦ESG发展前沿动态。在企业内部应充分重视ESG,理解ESG及其相关理念,了解ESG对企业的重要性,可成立独立的ESG管理部门以服务企业长远发展。此外,企业应把握ESG发展趋势,持续关注ESG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主要趋势与面临的风险,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二是制定ESG战略规划并将其融入企业发展中。首先,在明确自身所担负的区域、国家的社会责任基础上,企业ESG管理部门需专注于制定ESG战略,设定ESG目标并分配任务;其次,建立与ESG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落实ESG战略和计划,并制定一套有效的ESG监督、评估和改善机制;最后,将ESG融入企业发展战略,贯穿于企业决策机制和日常运行管理,并将企业经营决策与ESG信息披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ESG 信息管理体系和信息披露流程,不断完善ESG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水平。

  三是健全企业内部ESG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ESG信息的披露和传播,与利益相关方开展对话和沟通,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和提高ESG意识,鼓励员工和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ESG实践,形成全员共识和参与的良好氛围。此外,企业应定期制定ESG报告,并向投资者、客户和利益相关者披露其ESG表现,以增加透明度和建立信任。

  四是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第一,根据自身现状与发展情况,民营企业应建立适应且符合要求的ESG管理体系,包括ESG相关战略、策略、框架、原则及政策等,明确责任和流程。第二,企业应加强公司治理,保障企业决策的合理性和透明性,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和流程,如独立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等,为企业ESG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系安徽大学商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