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和数字化交互叠加,相互影响。图为志愿者教老年人电脑使用技巧。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与数字化同步发展的新阶段,老龄化和数字化交互叠加、相互影响,社会经济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深刻把握老龄化和数字化的本质特征、发展趋势,深入分析老龄化与数字化发展的耦合机理,探寻老龄化背景下数字化高效发展路径,发挥数字化对老龄化社会经济运行的积极作用,推动二者之间实现良性联动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老龄化与数字化同步发展
老龄化和数字化已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求的重要应对策略。人类实现生存和发展需求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摆脱自然约束。实现时间上的自由,要求单位时间内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自然生命的不断延长;实现空间上的自由,要求提高物理空间跨越的速率和满足物理空间跨越的时间要求。前者表现为自然生命的延长,后者表现为自然认知能力的提高;前者是目标实现的基础,后者是目标实现的手段;前者驱动人类不断追求自然生命的延长,后者驱动人类不断追求技术进步。
老龄化是追求自然生命延长的结果,数字化是追求技术进步的结果。自然的无限性,决定了人的认知欲求的无限性、发展需求的无限性、提高自然认知的手段与基础条件追求的无限性。因此,老龄化和数字化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满足生存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社会进阶的显著标志和重要发展趋向,且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
耦合性:联动发展的基础
作为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的手段和基础条件,老龄化和数字化在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发展客体上具有天然的统一性、耦合性,构成二者联动发展的重要基础。
老龄化和数字化存在目标趋向耦合。老龄化是人类努力延长自我自然生命,以期摆脱时间约束,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结果;数字化是人类为了更好地认知自然,并进行自我组织管理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其根本目标是提高人的生产和生活效率,降低人类认知自然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二者的目标指向性趋同。目标趋向耦合机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以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满足为核心,必须一切从人的需求出发,制定老龄化和数字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决策部署、政策法规,及时调整与防范发展进程中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以及各类风险隐患等,确保数字技术发展服务于人的发展需求,使人的自然生命的延长更好地促进技术进步,真正实现人的自然生命延长的同时,其生存与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老而不衰、老而有为。
老龄化和数字化存在主体耦合。老龄化是人的老龄化,数字化是人的数字化。数字化虽然涵括物的数字化和人的数字化,但物的数字化在本质上是为人的数字化服务,是通过物的数字化帮助人更好地实现时空上的自由,主体核心仍然是人。因此,老龄化和数字化存在“主体同一性”的耦合机理。老龄化和数字化主体的耦合性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强调了数字化为老龄化服务、以数字技术为手段提升老龄人口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必要性。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数字技术的认知、接受、应用上具有不同的特征,高龄人口对于数字技术的理解与掌握相比其他人口更有其独特性。因此,在数字化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高龄人口的基本特征,以确保二者的有机融合。
老龄化和数字化存在时间耦合。数字化始于20世纪末,与此同时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两者相伴而至、相随而行,具有时间耦合性。科技进步带来社会结构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推动人类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自然生命不断延长,使高龄人口在人口结构中的比重提升成为必然。二者的时间耦合机理决定了数字技术养老发展不能滞后于老龄化发展需求,数字技术需要有效发挥弱体力化需求、高智能化赋能等技术特征,在满足高龄人口自身生存需求的同时,使高龄人口的经验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拓展联动路径
政策联动完善数字养老体系。国家政策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挥棒、定盘星、稳定剂、防风墙。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化、数字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数字强国战略,顶层设计不断优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我国老龄化、数字化背景下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有效应对老龄化和数字化的“双化”效应,既要强化法律制度的规范性、体系化,又要切实打通政策岛链,实现老龄化与数字化的融合发展,以充分发挥政策联动加倍效应。首先,建立新的适应老龄化和数字化的社会规制,将社会需求转化为制度层面的创新,加强国家、市场和社会的互动,推动构建与老龄化和数字化相适应的公共政策,让社会规制成为新的数字红利、数字普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深度融合应用数字技术的新兴产业形态,倡导建立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政策体系,推进构建老龄健康支持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龄社会治理水平等各项具体工作。最后,强化数字技术手段对政策执行的监察督导作用,确保政策执行不走调、不变形、不打折扣,使应对“双化”真正做到有政策、有执行、有实效。
产业联动促进数字“银发经济”发展。发展数字养老、实现老龄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是“双化”背景下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应有选择。第一,深刻分析老龄社会的需求结构、需求层次和需求偏好,加强顶层设计,进行整体规划。第二,进一步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应用。第三,深刻把握体系化、标准化、规模化、个性化、适老化等发展趋势,大力推动适老型数字平台建设,高质量打造老年大数据体系和运营体系。第四,从产品和服务两端发力,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不断拓展产品应用场景,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赋能老龄产业转型升级,打通从产业到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在提升高龄人口福祉的同时,促使数字“银发经济”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创新联动实现社会效益达成。有效应对“双化”背景下社会经济出现的新局面、新问题,需要切实立足国家发展战略,抓住老龄社会转型和数字社会转型的关键节点,最大限度地释放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推动二者创新联动发展。首先应以加强适老型数字标准体系建设为引领,强化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智慧养老平台适配联通,切实打破“数据孤岛”。其次应立足老龄社会实际,注重增强数字化发展的适老化理念,加大适老型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研发力度,实现产品和服务的精准匹配。再次应强化数字创新成果普及,全方位提升高龄人口数字技术素养、数字技术产品与服务接受意识、应用能力,彻底消除代际数字鸿沟。最后应加强“双化”专业型人才培养,培养一大批既懂数字技术,又懂高龄人口特征的复合型人才,为“双化”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和不竭动力,为建设老年友好型数字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