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2023年03月22日 09: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22日总第2615期  作者:刘鹏

■志愿者在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中指导老人正确使用健身器材。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实现乡村振兴,涉及新时期乡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的系统工程。如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解决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五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进程中,要实现乡村振兴,不能只想着经济发展,更应该关注民生改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快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从以往的乡村改革发展实践来看,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基础上,充分重视养老、教育、医疗和文体等方面发展,切实加强乡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落后的村容村貌,促进乡村公共服务事业长足发展。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化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补齐农村社会发展短板。进入新时代,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加快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促进乡村公共服务普惠和公平,保障农民生产生活权益,实现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既要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界定基本公共服务内容,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合理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强化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充分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公共服务,提供多元化公共产品供给,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应加大现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尽快理顺和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使其更好地适应乡村公共服务需求,并且要有效利用现有的乡村公共服务资源,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必须针对乡村公共服务与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问题,健全乡村公共服务体系,要在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前提下,加强乡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应形成市(县)负责投入、乡(镇)负责维护、村委负责管理的格局,发展市(县)、乡(镇)、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养老休闲活动场所,构建乡村公共服务网络。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应坚持乡村优先发展,要大力推进公共资源进村以及养老、教育、医疗资源共享等各项惠民工作,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要努力发展乡村基础教育,发展乡村医养结合等各项社会事业,通过“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乡村移风易俗,使新时代乡村充分展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繁荣景象。

  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支持,更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公共服务应被视为全社会的事业,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尤其重要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相应的责任,把提供乡村公共服务作为各级政府日常工作来抓,把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作为地方绩效考核指标来定,从而确保乡村公共服务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乡村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同时也要注意,当前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还不匹配,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还不适应。这种情况需要更加重视乡村公共服务供给,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我们坚信,只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公共服务就一定能够卓有成效,极大地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品质。

  (本文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研究”(2023ZXYB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