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
2021年10月27日 09: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0月27日总第2274期 作者:郭小弦 李韵秋

  社会网络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一直是充满勃勃生机的研究领域。它横跨了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产生大量交叉、合作、共享的研究课题。近日,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论坛在重庆工商大学举行。

  研究范式应用广泛

  近年来,国内的社会网络分析、社会资本研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学者的关注和讨论。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作为分析社会普遍联系性的研究范式已经深入人心。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范式可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在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地方性起源。上海财经大学韩亦及其合作者梳理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地方性起源,通过对弗里德曼、哈里森·怀特、格兰诺维特、林南、博特等人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的经典文献回顾,分析了社会网络分析的不同流派和发展。他们提出,应使用形式化和双元性克服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对主义,反身性地理解社会网络。

  在具体实践中,该范式不受学科领域限制,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在社会网络的正负功能讨论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梁航和他的合作者运用全国性数据分析了农村青年群体的社会资本与初职获得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区分了拥有的社会资本、使用的社会资本,并进一步探讨了人力资本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武汉大学徐欢通过对在监狱进行的访谈以及案卷、笔录等内容的分析,分析了关系选择、关系建立、关系动员的过程,以及腐败网络的正负功能,特别是负功能。石河子大学倪超军从区域经济学视角关注了关系资本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他区分了关系社会资本的存量和流量,发现本土化的餐饮网络能够显著提升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群体中还有异质性效果。同样是关于定居意愿,上海社会科学院陈雨蒙则侧重于人口学的视角。他使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发现了社会阶层和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呈现正向关联性,特别是社会阶层还会通过社会网络的强弱关系对定居意愿产生影响。复旦大学田丰的研究团队基于世界价值观第6轮调查的数据,聚焦不同价值观念的网络联系。

  探索新型社会关系

  互联网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是否具有新的特征、具有怎样的特征,又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后果?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网络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

  互联网的广泛存在与应用,不仅给既有社会关系带来新特征,还会催生新的社会关系。东南大学田婧倩使用仿真模拟和多种空间计量模型,发现未知风险会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感知程度,但社交网络上积极信息的扩散有利于缓解他们的消极情绪,并且这种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还具有跨区域时空动态效应。北京大学陈伶娜关注了基于微博的粉丝社群关系演变。通过对明星粉丝社群的网络民族志观察,她详细展示了粉丝社群的关系变化,发现了粉丝社区的“类强关系”特征,揭示了这种新型社会关系的形成与破裂机制。

  线上网络与线下网络的互动不断增加,也是社会关系研究关注的新议题。西安交通大学的几位青年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做出了许多探索与尝试。缪晓雷通过对线上关系和线下关系的对比,发现互联网社会的线上关系已经成为影响地位获得的重要因素,线上的信息、关系资源都会对收入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并且这种线上关系网络的效用还会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快速上升。张岍分析了互联网使用与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提升幸福感并降低孤独感,并检验了不同上网活动类型的异质性效果,以及现实人际交往产生的中介效应。杨珅关注基于互联网使用产生的数字不平等现象,发现互联网增加了网民社会资本的达高性、异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网民挣脱线下社会结构的束缚,增加了社会资源的含量。

  因果效应研究持续突破

  因果关系是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的前沿问题,研究者使用了追踪数据分析、倾向值匹配分析、赫克曼二阶段选择模型等不同的量化分析方法,以及深度访谈、个案分析等定性资料分析方法,在回应各种不同的内生性问题来源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社会网络与身心健康、升学决策的关系等各种议题。

  因果关系适用的研究主题非常广泛,有研究关注在线健康论坛中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表露程度,并基于回复文本识别出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结构,探究了网络交流的互惠互动对健康的作用;有研究通过联系性视角探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发现家庭支持规模和邻里关系质量能够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有研究通过个案方法关注个体户拆迁后去留选择,发现外来个体户会与家庭成员、亲属、顾客、周边居民、房东之间形成互动关系,而这些关系网络成为他们决策的关键因素;也有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社会网络对高考关键资讯获取的异质性作用;有研究关注了社会资本和居民公共参与之间的关系,发现了个体社会资本存在公共性溢出效应,特别是跨体制的社会资本还能够促进共同体的建设;等等。

  对管理场域中社会网络及其特征的研究,同样适用因果关系的视角,涉及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分析在企业创新、企业主群体、公司董事群体等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西安交通大学杨张博及其合作者选择了中国上市公司的10年追踪数据,综合采用数据可视化、社会网络分析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等方法,讨论了公司董事这一精英群体中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社会资本不平等的影响。浙江大学范晓光通过对第十三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提出社会网络是形塑企业主群体地位认同的重要力量,并提出除了关注社会网络的地位信号和地位资源,还应将地位认同置于动态演化的互动过程中。重庆大学耿文俊及其合作者使用A股的2000多个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社会网络、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使用了中介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社会网络对于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发挥了实质为遮掩效应的部分中介作用,但并未发现调节效应存在的证据。

  通过这次会议的讨论,学者们就社会网络研究的多元性达成了共识,这一多元性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数据获得等多个维度均有体现。首先是研究主题的多元性。这次会议的研究议题不仅包括传统的经济领域,还扩展到社会心态、灾害治理、精英网络、公共参与等多元研究议题,开始向纵深的广阔领域延伸。其次是研究方法的多元性。研究方法中既有理论分析、个案描述、群体访谈,也有基于调查数据的深入量化分析,计量方法包括变迁趋势分析、脉冲响应分析、观念网络建构、线上线下匹配等新的研究方法。最后是数据获得的多元性。此次研讨文章中的若干研究数据已经突破传统的调查数据来源,有了上市公司数据、公司董事数据、网络心态数据、社交行为数据、网络平台数据等新型数据来源。会议上学者们提出了若干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特别是互联网时代虚拟社会网络与线下社会网络的互动关系等议题,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产生突破。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