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
2022年12月29日 08: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2月29日第2562期 作者:孙秀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一重大论断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原因,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尤其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完成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必然要求。
 
  团结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特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依靠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团结奋斗是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创造历史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历来就有“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等价值理念,深深融入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创造性的团结奋斗实践解决了为何要团结、团结谁和怎样团结等问题。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强调,“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指出,“巩固我们党的团结,维护我们党的统一,这不但是我们党的利益,也是全国人民的利益”。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等,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团结奋斗的逻辑依据、内涵要求和重大意义。团结奋斗精神已经融入党的血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永不磨灭的精神基因。党的二十大把“团结奋斗”作为关键词贯穿于大会的主题、二十大报告的主标题及其诸多部分,要求加强党内外团结、民族团结、军民团结、中华儿女大团结等,强调奋斗目标、奋斗历程、奋斗成就、奋斗精神。把“团结奋斗”鲜明写在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上,展现了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
 
  团结奋斗是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为中国人民大团结而奋斗,是最讲团结、最能奋斗的最先进政治力量。过去一百年,党始终是人民团结在一起的主心骨。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都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无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都是党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真实写照。“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这是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伟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们之所以能够攻克一个个难关险阻,创造一个个人间奇迹,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汇聚了亿万人民的一往无前之勇、应变求变之智、攻坚克难之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是“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我们党以团结奋斗奠定了新时代宏伟蓝图的底色,坚持团结奋斗也是我们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
 
  团结奋斗是肩负起使命任务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我们的使命任务之艰巨、面临形势之复杂,更需要把14亿多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坚定不移走好团结奋斗这条必由之路,筑起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铜墙铁壁,从而赢得新的历史主动。团结要有圆心,固守圆心才能万众一心,形成牢不可破的真团结。首先,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党的力量所在。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高举团结奋斗的旗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统一意志和行动,指引正确方向、激发精神动力、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难题。其次,坚持人民至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再次,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奋进的历史,也孕育了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长城。最后,推动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推动全体中华儿女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积极投身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来。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社会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