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
2022年10月11日 09: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0月11日第2505期 作者:朱勋克

  新时代推动县域治理现代化,要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改革集成与创新突破,实现技术治理现代化和群众工作方式现代化。这就要求切实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为推动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坚实的制度保障。当前,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

  奋力开创县域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是以县域为基本单位的全方位振兴,需紧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布局,针对县域具体场景,强化政策协同推进。一是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既要创新完善“基本生活+社会服务”的政策支持网络,保障县域脱贫人口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也要通过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传承保护好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拿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改革创新举措。合理安排县域村庄建设时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突出抓好乡村产业振兴。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集聚人才、资金、信息、数据等各类发展要素。持续改造传统农业,强化“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不断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创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核心,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发展基础,健全完善人口、资金、土地等体制机制。一是探索引导县城分类发展。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资源疏解转移,打造卫星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支持具有资源、交通等优势的县城发展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业态。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做强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保障粮食安全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创新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县城建设的投融资机制与建设用地利用机制,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全方位提高县域民生福祉水平。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微改革”,提升县域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一是高效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县级医疗机构提标改造,强化全链条精准防控,有序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系统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效能。加强社区(村)卫生服务中心(站、室)建设,多途径培养基层医护人员,提升县域常见慢性病与地方病的预防救治水平。促进普惠性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及时调整城乡中小学校布局和师资力量配置,不断提高县域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强化现代文明教育,推动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向现代化转型。三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公共服务需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创新拓展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的生活服务供给。

  全面统筹好县域发展与安全。推动县域治理现代化,应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动态平衡。一是确保粮食绝对安全。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打好种业翻身仗,确保县域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二是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强化生物安全保障,筑牢县域城乡生态安全屏障。三是守好金融安全底线。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四是守牢生产安全底线。持续压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紧盯城乡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加强监管执法工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