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铸魂育人的耕耘者
2022年07月26日 09: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26日第2456期 作者:陈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讲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思政课教师要想成为新时代铸魂育人的耕耘者,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做政治思想的领路者。思政课教师应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政治思想的领路者。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青年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加强“四史”教育,讲清楚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以及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这些都是鲜活的历史素材,是学生们应该深入了解、深刻铭记的历史。在学习中强化思想引领有助于学生们深刻感悟真理力量,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成长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做价值信念的塑造者。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将正确的价值观寓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中,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分清善恶美丑,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二是系统进行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使当代青年学生成为遵纪守法、人格健全、勤奋刻苦、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时代新人。三是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科学智慧和价值观念。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挖掘宝贵的文化资源,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涵养学生的伟大精神力量。

  做教学创新的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思政课教师应通过不断地提问、设问、追问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变被动灌输为滴灌式教育,不断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探索创新。当学生们主动推开精神世界的大门,思想的启迪与升华就开始了。让学生们听得解渴、听得痛快,才能启动他们思想的发动机,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真理、寻找答案,自觉去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担当作为。

  做理想情怀的传播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不仅要有理有据,更要有真情有实感;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符合学生时代特点的话语开展教学,用语言的魅力去吸引他们的目光,用思想的火花去触动他们的灵魂,用温暖的情怀去浸润他们的心灵。思政课教师应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做到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在学生们的内心种出一片希望的田野,从而让思政课成为一门学生津津乐道、收获良多、终生难忘的人生之课。

  讲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答学生之所疑,解学生之所惑,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SJGSZD202004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