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之后,一批又一批发展中国家争先恐后地踏上了追求自身现代化的道路,但这条道路不是处处撒满鲜花和阳光的道路,往往会遍布荆棘和阴霾,无数矛盾、悖论将会显现在人们面前。有的国家辨不清前方是坦途还是深渊,于是现代化就陷入泥潭;有的国家在矛盾中挣扎,既想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又想维持社会稳定,缺乏解决矛盾的战略思维和正确理论,就陷入经济发展缓慢与社会持续动荡的恶性循环之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要破解各种陷阱和悖论,为发展中国家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雾霾。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二战后一些国家面临的现代化与国家独立性之间的悖论。二战之后,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赢得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胜利,但随着冷战格局的出现,赢得独立地位的国家却面临一个矛盾的选择:保持主权独立,就无法实现现代化;要实现现代化,就要丧失主权独立的地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悖论?一是这些国家选择的发展道路决定了其现代化的依附性。二是外国援助的附加条件也加深了依附性。这种“被现代化”的结果就是逐步丧失国家经济政治主权的独立性。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中国经济政治体系的发展是相对独立的,不受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体系的“钳制性”影响。在经济上,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抵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消极影响,包括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在政治上,中国建立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走在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上,不会成为其他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的附庸。正是在这种独立的政治经济体系的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才走得通、走得好。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所谓“现代性意味着稳定,而现代化意味着动荡”的“亨廷顿悖论”。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但“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产生秩序混乱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现代性,而在于为实现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这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所存在的现象,在这里,确实出现了某种悖论:追求的目标是稳定繁荣,过程却是混乱贫困。出现这种悖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现代化过程中,新的社会群体大量出现,这些群体之间的利益往往彼此冲突,而国家又没有能力解决这些冲突;这些国家实行的议会制度不仅不能促进最大共识的形成,而且会火上浇油般地加剧这些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多党制使国家现代化的目标无法达成一致,一个党一个目标,一个党有一个党的想法,各个党派之间相互攻击,甚至大打出手。纵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这种悖论是不存在的。尽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人口规模最为巨大、难度最为复杂的现代化,但整个过程不会出现亨廷顿所说的现代性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先进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是能够最大程度实现人民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不仅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重要的目标,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出人民群众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作用。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础上的现代化,人民群众能够决定现代化的成果由谁共享、怎样共享。
(摘编自《理论与评论》2021年第5期,原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发展的重大影响》)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本栏目由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