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德性养成
2022年03月15日 10: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3月15日第2367期 作者:宋春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些美好生活需要中,随着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大大提升,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责任。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工作。2021年9月,他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那么,如何培养这些人才呢?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其德性的养成十分重要。当下,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德性养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以人民为中心推出时代精品。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才能真正地了解群众心中所思所想,才能发现现实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勇敢挑起历史赋予的责任,自觉把个人的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推出时代精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以职业公信力引领社会风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主流思想的创造者和引领者,具有很高的公信力,其言行也受到人民群众的模仿和学习。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正人必先正己”,做到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首先,要遵循职业道德。在研究中既要有“甘坐冷板凳”的坚守,又要有打破陈规的勇气,养成严谨治学、扎实调研、互学互鉴的行为习惯,坚决杜绝抄袭、剽窃、不规范引用等学术不端行为。立志做大学问、真学问,自觉遵守学术规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社会风尚。其次,要站稳人民立场。许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负着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重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珍惜人民的信任,站稳人民立场,在咨政建言中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充当好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智库力量,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最后,要坚持以优良作品弘扬正道,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精品传递正能量,为人民奋斗和民族复兴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睦的氛围。

  以学习和实践修炼道德操守。只有坚持学习,才能守正创新,才能增强自信,学习就是对德性的践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实践是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成效还得依赖实践检验。历史证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不仅是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通过努力学习和深入研究,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程中,改变以西方既有理论解释中国现象,或以中国数据来检验西方既有理论的做法,大力破除对西方思想和理论的迷信。唯有学习深入了,理解透彻了,才能推陈出新,才有底气承担起思想引领的重任。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还需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调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真正做到守正创新,提出更多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