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融合中办好学术期刊
2021年06月08日 09:3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8日第2182期 作者:董小英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资讯传播方式出现了巨大变革,媒体融合成为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和研究热点。现有格局给传统纸质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纸质期刊传播优势式微,部分期刊的发行量和影响力急剧下降。学术期刊作为传统媒体中的一种,迎来了新的挑战。传统期刊的传播过程一直较为单一,又因为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强,决定了其受众的特殊性以及传播规模的有限性,在传统办刊模式下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重点阐述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大任务。媒体融合再度成为出版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学术传播主要媒介和阵地的学术期刊,在大数据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的新环境中,怎样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学术期刊出版的内容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学术信息的传播提供更多、更好的载体,实现传统学术期刊的转型升级,是当前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学术期刊要顺应时代潮流,摆脱固有的思维定式,加大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力度,提升刊物传播能力及影响力,利用好媒体融合技术上的创新,找到最佳“融合点”。

  学术期刊作为承载学界科研论文等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是目前世界较为通用的衡量学者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当前,大多数学术期刊仍然采用传统的传播方式,其在融媒体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正受到严峻挑战。一方面,读者和受众的流失对于传统的学术期刊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当前,新媒体爆炸式的扩张发展不断挤占学术期刊的原生空间,受众流失情况比较严重。融媒体的出现让传统学术期刊措手不及,学术期刊作为信息提供方已不再强势,读者获取信息的注意力正大规模地向网络、手机移动端领域转移。一些传统期刊无论是从发行数量、传播范围或是影响力上,都较新兴媒体有较大差距,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和越来越高的成本。另一方面,大部分学术期刊的传播方式仍然是“作者—期刊—读者”的单向度传播。在传统媒体时代,纸媒是记载传承社会文明的主要载体,也是记录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在这种传播模式下,编者与作者、读者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公众通过单一的内容供给方式接受信息,难以进行互动或参与多向度分享。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播渠道极大拓展,知识的传播形式、传播速度、读者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与作者、其他同行的互动与交流,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习惯选择传播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好媒体融合,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推动传统纸媒和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在此形势下,学术期刊也要进行重新定位与思考。

  第一,加强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学术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当前,学术期刊大多以纸媒为基础,但是发行量小,查阅不便。数字出版打破了传统纸媒传播的限制,拓展了学术期刊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出版领域,有力地推动了出版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数字出版能够扩展多种阅读渠道,满足用户对内容传播及时性、便捷性的要求,最终产生学术期刊影响力,促进学术普及与繁荣。应积极发展高度集约化的数字出版模式,统筹布局期刊运行、评价、考核体系,努力形成一套多元集成的学术期刊管理体系。

  第二,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升学术成果出版的时效性,用新媒体思维去考量公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传媒数字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学术期刊不再是单纯的纸质媒体。当前,一些学术期刊已从纸本按期出版改变为单篇论文“短平快”在线优先发表,这一方式为学术期刊提供了发展的新思路和办刊的新机制,使学术期刊被越来越多的受众知晓。我们应该以媒体融合为契机,在新时代更好地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为传承我国优秀学术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