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0年10月20日 08: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0月20日第2029期 作者:陈海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将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升格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认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作用及其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

  第一,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当前,现代流通业逐渐成为先导产业,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化再生产环节中成为价值实现的关键,也成为生产循环的最终牵引动力,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加速器”和“助推器”。

  市场是流通的中心和枢纽。加快现代流通业大发展是增强内生动力、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引领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现代流通体系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骨架,同时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市场接口,是深化改革的关键着力点。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现代流通业有必要实现三大转变:一是从产品的交易者向生产的组织者转变;二是从市场的接受者向消费的引导者转变;三是从价值的实现者向价值的提升者转变。

  流通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是现代流通的三大方式。结合当今世界经济的变化和中国国情,从流通方式的角度来看,现代流通体系至少由五大核心体系和三大支撑体系组成。五大核心体系主要包括零售连锁商业体系、现代分销批发体系、现代物流供应链体系、国内和跨境电子商务体系、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除了上述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关联的体系结构以外,现代流通体系整体还受人才、数字化基础、制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整体上构成了五大核心体系和三大支撑体系相结合的流通体系架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完善和提升上述五大核心体系和三大支撑体系。

  第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有利于产业转型和扩大内需。首先,现代流通体系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一方面,现代流通业对产业结构转型具有引导带动作用。现代流通业对于形成正确的价格信息、引导上游的投资与生产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高效的物流管理体系还可以节约制造业巨额的流通费用,提高效率。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介于消费者与生产部门之间的现代流通业正是拉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稳定国民经济波动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现代流通业在提升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资料显示,发达国家GDP的60%来自知名品牌产业,而我国还不足20%。自主品牌只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入选世界500强的自主品牌制造企业少之又少。只有高度重视流通业的战略地位,建立自主流通网络渠道和孵化自主国际品牌,才能确保和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

  其次,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载体。一方面,现代流通业是满足需求、开发潜在消费、启动市场的重要载体。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通过强大的服务功能,可以营造和改善消费环境,增加城乡居民福利,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最终实现从名义货币收入到实际消费的转化,达到促进、催化和开发消费的目的。新时代,建立高效能、低成本、诚实可信、服务周到、便捷安全的竞争性商品流通体系,是满足消费需求、扩大居民消费、促进需求结构转型的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政策选择。另一方面,现代流通业是区域名优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载体。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具有克服商品交换空间矛盾的本质功能,可以有效促成区域产业分工走向合理化。在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继续扶持和引导企业优化销售渠道和建立自主品牌是有效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广货北上、北货南下的重要保障。

  第三,搞活流通打通堵点,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近年来,我国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但现代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载体,需要用新思维搞活流通,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是要用互联网、科技创新打通国内大市场,重点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当前,培育智能化、多元化、服务化的新商业主体至关重要,特别是要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以此进一步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提升流通企业对外服务和对内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国内市场资源和资金的有效流动。当前,国内、省内城市缺乏协同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城市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大力畅通流通通道。其中,制度创新是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关键所在。

  三是要深化供应链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供应链创新和应用是我国今后需要持续强化的工作,这与建立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供应链体系一脉相承,也是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战略需要。推动流通与金融、高科技的融合发展更是未来我国供应链创新和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

  四是要坚定不移推动现代流通业的国际化。双循环是一个体系,要打通经济大动脉,首先要以扩大内需为主线,把面向国外的生产力转向国内。外贸企业需要直面“痛点”,在品牌和供应链上下功夫,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培养自主品牌,优化供应链,致力构建全球的网状销售网络以及海外本土化的服务体系,打造“全球买全球卖”的新商业格局。

  五是要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重塑。我们要努力构建三种能力,即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国内国际供应链柔性服务能力、供应链核心技术能力,努力把中国从世界的工厂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的“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

  (作者系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广东亚太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