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制度“密码”
2020年08月05日 09: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5日总第1982期 作者:郭理

  贫困是个世界性难题,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道。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和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国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为人类反贫困事业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及时总结扶贫减贫经验,破解脱贫攻坚中国方案背后的制度“密码”,有助于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

  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分享,是解决发展问题时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创建伊始就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到社会主义革命“一化三改造”,党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地区老乡能不能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吹响了脱贫攻坚冲锋号。

  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第一位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既是对中国历史和革命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能够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攻坚克难,为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根本保证。

  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全面领导,就要发挥好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制定规划时,保障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之下,各地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在责任分工时,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制度,保证中央决策部署顺利传至基层最末梢;在政策落地时,抓好党建促攻坚,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关键作用,展现党组织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大事,而决定脱贫成败的关键正是各国的制度性因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充分肯定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充分发挥这一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成了很多大事难事,攻克了一道道艰难险阻,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为改善民生福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制度保障。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保障了脱贫攻坚的总体推进。“分则力散,专则力全。”对于新时代如何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一优势保障了科学制定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脱贫攻坚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找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成功秘诀。这一优势保证了科学制定脱贫攻坚具体政策,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怎么退”问题,提出“六个精准”要求、“五个一批”途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处理了治贫与治愚、扶贫与扶智的关系,确保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脱贫攻坚的制度成果

  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是脱贫攻坚进程中形成的制度成果。我国在创造世人瞩目减贫成就的同时,又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即“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这些制度成果凝聚了丰富的中国智慧和经验,是人类反贫困事业中国方案的主要制度成果。

  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是确保脱贫攻坚如期实现的制度保障。一是脱贫攻坚责任制度体系方面,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责任制,形成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二是脱贫攻坚工作体系方面,把握好精准要义,形成精准扶贫目标、途径及一系列要求,保证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三是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破解“老大难”问题,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政策支持。四是脱贫攻坚投入体系方面,坚持政府投入主体和发挥其主导作用,注重资金整合监管,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多渠道多样化。五是脱贫攻坚帮扶体系方面,注重用好外力与激发内力,调动脱贫攻坚对象潜在积极性,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六是脱贫攻坚社会动员体系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和动员社会力量,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脱贫攻坚大格局。七是脱贫攻坚考核评估体系方面,严字当头,实施经常性督查巡查和最严格考核评估,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