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文化根脉
2021年12月30日 09: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30日第2320期 作者:刘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第一,以“天下大同”,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使命。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崇尚“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倡导“和衷共济、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秉承“天下大同”的价值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使命。建党之初,党就与国际上一切进步力量进行合作,致力于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贡献自身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动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出中国永远不称霸的庄严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统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创造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

  共建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友好家园、美丽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谋求一种制度、一种文明替代另一种制度、另一种文明,而是主张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

  第二,以“天下己任”,锻造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求“以天下为己任”。中国共产党秉承“天下己任”的价值理念,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党的诞生顺应了十月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兴起的世界发展大势。我们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走在了时代前列。抗日战争时期,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最终团结带领人民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正是顺应社会主义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出现了“东风压倒西风”时代大潮的产物。改革开放是党对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一大势深刻洞察后的伟大觉醒,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历史的思想制高点,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政党是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评判一个执政党是否先进、合格,评判一种政治制度是否行得通、有效率、真管用,实践最有说服力,人民最有发言权。各国政党应担负起引领方向的责任,把握和塑造人类共同未来;担负起凝聚共识的责任,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担负起促进发展的责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担负起加强合作的责任,携手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担负起完善治理的责任,不断增强为人民谋幸福的能力。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履行大国大党责任,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贡献;积极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为人类社会携手应对共同挑战作出新贡献。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第三,以“经纶天下”,推动国际发展合作。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历来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思想理念。中国共产党秉承“经纶天下”的价值理念,不仅希望自己好,也希望别人好,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作出贡献。新中国成立伊始,在国家百废待兴、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就克服重重困难,开始向有关国家提供援助,支持和援助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新独立国家的建设事业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奠定了中国对外交往的坚实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到1978年,中国对外援助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五大洲,其中主要是针对亚非拉国家和人民,累计提供了483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援助,建成了包括坦赞铁路、平壤地铁在内的884个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高度,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授人以渔、自主发展、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善始善终、注重持续、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等政策主张,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崇高使命,坚持正确义利观作为价值导向,促进南南合作作为基本定位,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为重要方向,积极为全球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加大对外援助力度,提出同各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方案,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富有新时代特色的国际发展合作局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13年至2018年,中国共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大洋洲和欧洲等地区122个国家和20个国际和区域性多边组织提供援助,对外援助金额为2702亿元人民币,包括援建成套项目、提供物资、开展技术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派遣援外医疗队、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减免有关国家债务等,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力量。

  第四,以“兼济天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四海一家、天下大同,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古丝路精神。中国共产党秉承“兼济天下”的价值理念,认识到中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自身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新中国成立开始,党就审时度势调整外交战略,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的全面包围和封锁,实现了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互联互通。改革开放之后,党调整与主要大国的关系,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新格局。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与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建设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之路,使“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已经同144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 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 2.9%。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一带一路”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各国人民谋幸福;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有利于世界各民族兴旺;既为中国社会谋进步,也为人类社会谋进步,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第五,以“天下一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民族历来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中国共产党秉承“天下一家”的价值理念,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党成立伊始,就提出社会主义是“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成为当时争取共同富裕的鲜明写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强调要推动国家走向“更富更强”,明确表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明确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并将“共同富裕”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中促进共同富裕。“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自觉、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在人类追求富裕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当今世界仍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境,许多人还在贫困、饥饿、疾病之中挣扎。一些国家越来越富,另一些国家越来越穷,世界不可能长久太平、持久繁荣。中国共产党主张,发达国家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发展中国家要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中国将尽己所能,持续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分中心)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