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逻辑意蕴
2021年03月25日 09: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25日第2133期 作者:王爱萍

  如果说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趋势,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则应当由选择走上现代化建设之路的国家根据自身的情况自行进行判断和选择。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大逻辑看,世界很多地区、国家和民族先后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乃至后来的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乃至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是依据自身的情况自行选择、推进和发展的。从这一历史逻辑看,所谓既定的现代化模式,也不是“定于一尊”,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每个国家都要依据自身历史和文化特点,选择适合本国具体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因此,“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乎中国向何处去,关乎中国人民福祉。在这一意义上,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的是“中国道路”,而如何走这条路,就需要“中国逻辑”。

  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进一步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逻辑”。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揭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第一,人民至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目标导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变革的百年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实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关键在于坚持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了“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这就要从政治高度去看待,亦即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之所以是重大政治问题,原因在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到2035年,我们的既定目标是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亦即中国社会要整体进入现代化社会,国家经济发展规模总量很可能将居于世界最前列,最为重要的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现代化发展的成果,这在相当意义上将改变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整体图景。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依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伟业。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根本上就是要解决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此时要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针对性,精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第二,文明发展:走自己的路,努力作出中国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意味着一种人类新文明形态的开启,是一种不同于旧有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和平和文明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与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暴力掠夺殖民地、以剥夺其他国家发展资源为代价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走和平与文明发展、互利共赢的现代化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主题,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要全面建设的现代化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现代化,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要素是衡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具有显著的文明性和优越性,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第三,党的领导: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历史地看,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保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就现代化程度看,“全面小康”是初步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的奋斗目标,是提升和跨越,是更加全面、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这一切都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实地彰显着中国人民的首创精神,必将作为引领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为此,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具有历史和全球视野,只有在历史和全球这样的大时空视野中,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和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我们,以现代文明新秩序建构为目标,不断深入挖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逻辑”背后的文明意蕴,从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持续而强大的动力。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