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发展阶段的历史和现实依据,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确立发展方向、实施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变革意义上的新时代,也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进入新阶段的历史和现实依据,解决新阶段“从哪里来”“在哪里”“去哪里”等重大问题,明确民族复兴发展方向,看到现代化美好前景,制定现代化建设战略步骤和战略部署,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容应对风险挑战,不断战胜艰难险阻,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不断进步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永远处于矛盾运动过程之中。作为人类历史的一个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必然经历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经历一个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阶段。一百多年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以波澜壮阔、一往无前的气势,经历了形势和条件不同发展历程,创造了引领人类社会发展走向、改变世界格局和创造世界崭新面貌的历史伟业。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当代中国社会同样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条件;我们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我们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基本前提。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不再任人欺凌和宰割,基本解决温饱并向小康社会迈进,实现一个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有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有重大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变得更高。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对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必然接续,又有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征。一切表明,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必然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必然结果。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要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会矛盾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要矛盾状况及其变化,是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深刻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要矛盾就是广大劳动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之间的矛盾。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现实依据。在这个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表现为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层次需要,而且表现为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需要。在这个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制约着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充分和平衡发展是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关键。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作出规划、制定政策、推动工作。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将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任务,一心一意继续通过发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聚精会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逐步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不断消除区域差距、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努力不断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明确我国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
深刻认识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和现实依据,目的就是更好地走向未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制定的“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规划,既明确了我国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也明确了我国未来发展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回答了我们以什么样的姿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行这一重大问题,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承担的任务、所作的战略安排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如今,我国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进一步进行顶层设计和精心谋划,壮志满怀又脚踏实地向着这个宏伟目标稳步前行。
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走向未来,我们将风雨兼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大国战略竞争进一步升温,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明显增大,国际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全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当代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我们要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思想定力和战略定力,从容应对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形势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战胜任何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以“四个自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走向未来,我们将任重道远。观照当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成为任何国家都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们要赶上乃至超过发达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艰巨的任务要完成。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丧失奋力前行的信心勇气;也不能妄自尊大,存有任何懒惰懈怠的思想意识。我们要全面客观准确认识世情、国情,准确标定自己所处时空方位,理性看待发展差距,清醒认识面临的问题,既看到未来前景美好,也要看到未来任重道远;既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更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既要坚定现代化目标一定能够实现的必胜信心,更要筑牢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决心。我们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教育全党、武装人民、指导实践,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引导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并在此基础上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