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能力
2020年12月16日 13: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16日第2070期 作者:袁秀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可见提高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能力,已经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紧迫的重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会矛盾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正确认识、判断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科学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方略的根本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党的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一步表述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据这一科学判断,我们党作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深深植根于社会现实状况和发展规律,科学解决主要矛盾是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制胜之钥。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新特点,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实际决定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性条件已经发生根本性变革,人民的需要不仅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硬需求”,而且更加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软需求”。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发展落差仍然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公共服务还很不充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新时代履行初心使命的根本任务,事关科学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从容应对重大挑战、消除重大风险、冲破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要求我们党克服“本领恐慌”,解决能力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不断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能力切实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加强思想淬炼,夯实提高执政能力的根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推进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常学常新,不断提高全党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要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共同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

  加强政治历练,提供提高执政能力的保障。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和本质属性必然要求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党员干部要在自觉行动中强化政治操守,把“学”与“用”结合起来、“知”与“行”统一起来,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要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淬炼政治灵魂,从严从紧落实党的组织生活,以高度的党性觉悟和担当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锤炼党性;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在风险挑战面前加强政治历练。涵养政治定力,练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确保党的思想政治领导。

  加强实践锻炼,筑牢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党员干部要提高能力,关键在于积极投身于伟大斗争的实践。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真正经历难事急事大事,切身体会国情社情民情,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本领能力;要直面调整改革和转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讲究科学方法,注重客观规律,积极研究对策措施,不断提升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全面提升科学决策能力;要锲而不舍抓落实,紧盯从决策形成到落地见效的每一个环节,加快构建科学管用的机制,确保落得下、落得实、落得好,切实提高狠抓落实的能力;要善于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办法,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创发展新局面,从创新意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切实提高改革创新能力;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任何困难面前,坚持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加强专业训练,练好提高执政能力的“内功”。专业能力是党员干部干成事、有作为的前提与底气。要想成为各领域的行家里手,必须通过专业训练获得过硬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来破解难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专业训练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健全领导干部在职自学、日常学习等制度,做到既“温故知新”,又“学新知新”,系统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要着眼于专业对应、层次对应、岗位对应,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和形式,为各类干部提供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岗位适配性的个性化专业能力培训,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弱项,开展精准靶向培训,着力弥补干部能力短板;要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品格教育,强化干部专业精神的培育,引导广大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在实干中提升专业素养;要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以及高校教育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先进理论政策解析、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脱贫攻坚工作等专题培训,强化干部“破题”思维、全面系统提升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专业能力。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