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新时代少数民族干部担当精神
2020年08月12日 07: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12日第1987期 作者:邢启敏

  担当精神是党执政为民的内在基本要求,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选拔使用那些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作为的干部。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好干部标准,“敢于担当”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少数民族干部自觉增强担当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对于维护民族地区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正确研判国内外形势,牢牢占据政治制高点。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宝贵财富,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战略的高度,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有着天然的联系,善于反映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我们在民族地区贯彻执行民族政策的纽带和桥梁。在民族地区的具体工作中,少数民族干部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党的一项重要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之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的政党。历史证明,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讲政治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作为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地区形势越是复杂,越要听从党中央指挥,越要讲政治。一是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问题上,要时刻把准政治方向。二是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方面,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三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重大政治原则问题面前,要站稳政治立场。四是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过程中,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五是在带领民族地区群众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要加强政治历练。六是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政治免疫力。七是要强化政治担当。少数民族干部讲政治,其核心要求是绝对忠诚,即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勇于冲锋,扛起民族团结大旗。

  早在抗战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做好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干部是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当前,少数民族干部在反分裂斗争中的作用尤为关键。

  首先,要明确斗争方向,争取斗争的主动权。伟大斗争贯穿伟大事业全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这一重要论述对少数民族干部投身反分裂斗争提出了明确要求,凸显了斗争精神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干部要在观大势、思大局中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意识,积累斗争经验,既善谋斗争战略,又讲斗争策略,做到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我们要在反分裂斗争中,锻造出一批 “烈火真金”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

  其次,要增强斗争意志,把握斗争的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为此,少数民族干部要练就善作善成的斗争本领,在深刻演变的世界大变局中丰富斗争理论,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中扩展斗争的思想方法,永远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处,敢于发声,传播正能量。同时,我们还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回应群众关切,正确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共筑中华民族同心圆。

  最后,要练就斗争本领,赢得斗争决胜权。少数民族干部要保持永不懈怠的斗争精神状态,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新形势下反分裂斗争,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最大限度团结各族群众。要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多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要正确把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时妥善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坚决遏制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党的少数民族干部,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十分重视培养锻造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少数民族干部,正是有了这支坚不可摧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我们的反分裂斗争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三,牢记初心担当使命,阔步踏进历史的交汇点。

  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少数民族干部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忠诚于党的事业和民族复兴伟业,是检验少数民族干部国家情怀和民族情怀的试金石,是新时代少数民族干部作为“答卷人”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首先,把稳国家担当之“向”。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少数民族干部要善于担当作为,就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观大势、把方向、谋大局统一起来,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全局,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根据党和国家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折不扣加以贯彻落实。当前,民族地区的反恐维稳任务较为艰巨,少数民族干部要按照“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的政治标准,始终坚定地站在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在发声中敢于亮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为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扛起历史担当之责。对少数民族干部而言,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善于作为,心系人民,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动承担历史责任,以民族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切实为老百姓谋幸福,这是新时代赋予少数民族干部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少数民族干部要主动置身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在精准扶贫中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针对民族地区贫困群众的现状,把脉致贫的深层次原因,找准脱贫攻坚的发力点和主攻方向,真正破解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在带领少数民族群众和全国人民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有新作为、展示新贡献。

  再次,汇聚时代担当之力。少数民族干部的担当作为,来自理论上的力量,来自思想上的觉悟,来自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内在的动力。少数民族干部要深化对中国和世界现代化进程一般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及民族地区稳定发展大局的理论思考,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方针、政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开展工作;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贡献力量。同时,作为少数民族干部,还要以一己之担当去带动众人之担当,以一己之作为去促进大众之作为。要善聚干部之力,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担责,以开阔的心胸聚集团结之合力。

  最后,练就民族担当之能。少数民族干部要培育和发扬担当精神,就必须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练就善于担当的“真本事”。在处理民族问题时,要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坚持依法、慎重处理。要把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作为着力点,遵循干部成长规律,通过多种途径的历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势的担当能力。唯创新者强,少数民族干部要大力参与、支持、鼓励和保护创新实践,在推进理念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中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找准创新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民族地区发展新体制新机制。

  (本文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民族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