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时代使命
2020年08月12日 07: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12日第1987期 作者:李纪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新时代民族问题、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发展新时代民族事业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路,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时代使命。

  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着力点

  在新时代,为了更好地解决民族问题、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首先,要牢固确立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需要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才能实现。为此,一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实践证明,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奋斗。二是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思想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转化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战略部署,对于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保障民族团结、实现国家统一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三是要努力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历史充分证明,各民族的发展进步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发展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发挥各民族的优势,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任何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要努力实现经济共同繁荣、人民富裕,确保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其次,要坚持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开展好民族工作、发展好民族事业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优秀的要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突出政治过硬、对党忠诚,强化党性锻炼,不论哪个民族的干部都要自觉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立足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牢记肩负的政治责任,在民族团结、合作共事上做表率,在服务人民、推动发展上奋发有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少数民族党员干部,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坚持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和组织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当地人民群众的联系最为紧密,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和代表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愿望,能够帮助党和国家更好地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需要。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和组织建设体现了党的领导是否坚强有力,是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安定繁荣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必须夯实基层。”要有千千万万优秀基层骨干,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好各项工作。

  再次,要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面临着复杂多样的民族问题,为了实现社会安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维护和促进各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不断加强各族领导干部的引领和凝聚作用,“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最后,要完善民族治理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我们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来、依此而存。这个源头变了,根基就动摇了,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等问题上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所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下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就是要自觉地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视为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这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前提。“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就是说民族自治地区的各民族都享受平等的权利、履行平等的义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多民族交错生活在不同区域,单个民族自治地方也生活着多个民族,因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不是某个单一民族。要立足实际,加快规范化建设,保障各族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时代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的理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基本前提,民族工作对处理好民族问题以及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选用优秀的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问题的重要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发展到了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汇聚各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强调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和谐相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我国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稳固新型民族关系,必须缩小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降低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程度;必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民族习惯与民族偏好;必须维护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各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履行保卫边疆、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有利于各民族互相包容、学习与关心,形成友好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提高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汇集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与智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不仅对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促进世界人民和平发展、和谐共处、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如果说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传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那么“命运共同体理论”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针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共同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必将为世界各国、各民族“选择合乎自身传统的发展道路,为促进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为淬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贡献中国智慧”。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时代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关键在于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并将其运用到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这不仅应当成为新时代民族学学习与研究者的理论自觉,也应当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制定与执行者的行动自觉。

  (本文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民族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基础研究”(1601045C)、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科研启动项目“习近平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思想研究”(RHDXB20181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