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是繁荣发展中国世界史学科的首要任务,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世界史学者的崇高使命。2003年3月11日,我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撰文《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史研究——对当代中国世界史研究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的思考》。2005—2009年,阿克塞尔·施罗德等西方史家编纂的《牛津历史著作史》第5卷,曾引用此文,他们敏感地看到中国的世界史研究正致力于建构自己的体系,但同时又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似乎离开西方的话语,我们会寸步难行。
“体系”问题的“中国解决”,是作为一个过程展开的,始终在进行中,今天依然是“进行时”。20年来,我先后出版了《世界历史: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产生和发展》《近代中国世界历史编纂(1840—1949)》《当代中国世界历史学研究(1949—2019)》等多种专著;同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撰文30多篇。这些年,我对学术史研究是建构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的源头活水有了愈来愈深的体会;“建构体系”须臾不能脱离学术史研究,否则,“建构”将失去坚实的基础,迷失方向。
学术史研究是全方位的中国世界史学科调查研究
建构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要求,首先是揭示中国世界史学科的本质内容及发展规律。这是一项内容十分丰富甚或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不断的科学认识和分析。
毛泽东同志认为:“研究问题应该从历史的分析开始”,“规律自身不能说明自身。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下手,规律是说不清楚的”。同理,“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存在于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从中国世界史的学术史着手,即是从“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下手”,亦即在历史的发展、时代风云的激荡中,在与史学、史家的对话中,建构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体系,不能脱离史学史研究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一和基本的观点,从学术史入手,是科学的认识路线。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要义,学术史研究是对中国世界史学科全方位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我们对建构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的任何正确的认识,不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能从学术史研究——学科的调查研究这一学术的、社会的实践中来。实践是理论之基、学术之本。学术史的学科调查研究,为建构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开拓了新视野、丰富了科学体系的整体性内容、开辟了科学认识的广阔的现实道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这对建构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完全适用。
中国世界史的学科调查研究,特点有二:一是从世界历史学的学科发展、学科特点出发的实证的调查研究,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从不曾脱离历史学的范畴;二是学术史研究,不是考实性的过程描述,而是在此基础上的理论描述,即历史的价值判断不可或缺。学术史既包括史学史,也包括史学理论;既不能割裂两者的内在联系,更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要努力做到考实性研究和理论性分析的辩证统一。
从上述认识出发,我们可就学界多歧见的“中国世界史研究始于何时”作如下简要阐释: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时,中国世界史研究应时代的呼唤而萌生。晚清的林则徐非常关注国外情况,并且依据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组织人员编写《四洲志》,他在介绍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史地时,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给人以深刻启迪,打开了当时中国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户,《四洲志》所体现的经世致用等史学优良传统,以及它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近代以来的中国世界史编纂产生了深刻影响。
学术史研究是建构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由之路
学术史研究,是通过扎扎实实的学科调查研究展开的,用“事实”回答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之,学术史研究的每一结论,都做到论从史出,有确凿的史实支撑。建构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在探究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历史意蕴、学术特质和时代价值时,首先要明确回答近代以来中国世界史学科的主线是什么?时代主题是什么?其贯穿始终的历史精神又是什么?毋庸置疑,任何对这些问题有真知灼见的答案,都蕴含在学术史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学术史研究,是建构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由之路”。
学科主线。汉司马迁撰《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强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中国世界史研究继承、弘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自19世纪中叶其萌生时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悉夷、师夷以制夷”,以及探求“倭之所以胜,吾之所以败”的原因时,自觉地将世界史研究与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紧密相连。尽管社会历史矛盾运动错综复杂,但中国世界史研究立足中国,直面现实,放眼世界,始终与时代风雨同行的主线,却从不曾改变。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主流,至今仍彰显着这一突出的特点和优点。
时代主题。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一般可分为晚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三个阶段。每一历史阶段的世界史研究,都凸显出不同的时代主题,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并多以不同的“史学思潮”而载入史学发展史。例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后的埃及、印度、土耳其、泰国、越南、朝鲜、缅甸、菲律宾、波兰等国的“亡国史”研究;辛亥革命前后的“世界各国革命史”研究;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爆发后的“列强侵华史”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各国人民友谊史”研究;改革开放后的“全球史”研究;等等。这些“时代主题”虽表现不一,但都与时代同行,从不曾脱离世界史学科发展的主线。
历史精神。一部中国世界史的学术史告诉我们,时时处处蕴含在中国世界史研究中的历史精神是真诚的爱国主义精神。它往往以史学的形式,表达出更广泛的社会的、时代的精神。从林则徐、魏源,到梁启超、何炳松、雷海宗,到周谷城、吴于廑、林志纯等,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历史观、价值观,有着不同的信仰,有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历史局限,但他们都是爱国主义者,这一点是相通的,无论是生活在晚清、民国,还是生活在新中国,他们的著述都表达出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乃天下之盛事大业”的观念代代相承,成为历代中国世界史学者孜孜追求和恪守的历史精神的核心。
学术史研究对建构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的启迪
中国世界史的学术史研究是中国世界史研究亟待深入开发的宝藏。2021年,我承担了中国历史研究院委托项目“中国世界历史学思想史”。带着问题学习和研究学术史,可从中国世界史学术发展史中,不断获取建构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的新启迪。
首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区别于其他任何世界史知识体系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坚持。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后,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发生了质的变化。自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就凯歌行进;反之就会倒退,出现失误、错误。
其次,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主体虽是“外国”,但这一研究却是建立在对中国政治经济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思考上。研究外国是为了中国、研究历史是为了现实。中国世界史研究的生命力,在于投身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火热现实中;关注现实、服务大局,当前就是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提供历史的智慧和支撑。
最后,历史是时代的标识。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重大历史关头,中国世界史研究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包括学科形态与时俱进。今天的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们不能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用加快中国世界历史学与中国史、考古学的学科整合,着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历史学科融合发展的实际行动,为构建中国历史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不懈努力、奋力前行。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