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新闻舆论工作新使命
2024年05月20日 09: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5月20日第2894期 作者:记者段丹洁

  本报讯 (记者段丹洁)5月12日,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新闻舆论新使命”为主题的第四届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与会学者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与价值、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文明交流互鉴等议题展开讨论。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郑水泉表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国际舆论场还存在信息不对称、话语不对称等突出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价值愈发凸显,坚持马克思主义至关重要,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更加紧迫。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新闻事业,复旦大学教授童兵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党在新闻舆论工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要重视新时期媒介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充分发挥当代媒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巨大社会功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表示,中国语境下的新闻观不是狭义的新闻观,不止于新闻专业或职业范畴的新闻观念,而是超越新闻范畴、连接传媒与政治、连通政党与群众的广义新闻观。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韵公认为,讲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故事,一定要避免叙事的空泛化、标签化,要注重叙事体系的完整性,回到理论所依托的社会语境中。

  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故事提出建议和对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表示,当下的国际传播研究要超越表层物质性的要素,进入深层非物质性的要素,关注全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素。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说,新闻传播工作要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与世界各国分享。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谈到,国际传播需从宣传主导向交流互动思维转变,传播场域需从官方舆论场域向民间舆论场域转变,传播对象应由精英逐渐转向大众,传播结构也应由官方包办向多元协同转变,以促进社会各方力量的合作,适应新的传播环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认为,当前我国国际传播事业面临结构性重组的挑战,亟须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中国应构建跨文化平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化解新的挑战。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