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权工会联盟主义的兴衰
2023年12月25日 15: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25日第2801期 作者:于展

  所谓美国“民权工会联盟主义”(Civil Rights Unionism),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劳工(包括“产联”等工会组织)、左派(包括美国共产党)和黑人民权相结合而产生的早期民权运动。当时,美国黑人与白人激进分子一起加入了声势浩大的劳工运动,把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与对经济不公的彻底批判联系起来。“红黑联盟”根植于美国南部和北部的工人社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了强大的势头,但战后因冷战而走向衰败。很多学者将“民权工会联盟主义”视为美国现代民权运动的第一阶段,而非民权运动的先驱或起源。

  黑人从农村涌入城市

  20世纪30年代,美国黑人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日益都市化、无产阶级化的特征,民权运动时代其实在那时就开始了。原本以南部农村和小城镇为主的黑人人口,很快就转变为所有主要社区人口中都市化特征最为显著的群体之一。40年代,200多万黑人移民到美国北部和西部的工业区,另有100多万黑人从南部农场迁移到南部城市。在一场为激进主义创造了新机会的人口结构转型中,美国黑人从一个以农村和农业人口为主的群体,变成了以城市和工业人口为主的群体。南部的黑人纷纷涌入城市,填补了飞机、造船、钢铁、军火、炸药和汽车工业的就业岗位。1940—1950年,纽约的黑人人口增长了62%,底特律增加了100%,芝加哥增加了80%,洛杉矶增加了116%,克利夫兰增加了76%,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增加了292%。加入工会的百万黑人与“产联”结盟,成为改变美国种族关系的先锋力量。

  当时,美国劳工联合会(以下简称“劳联”)采取种族隔离策略,排斥黑人。这就使得资方有机会挑起种族对立,以继续压榨白人劳工。例如,在“劳联”组织白人劳工罢工时,资本家可以雇佣黑人劳工抵制罢工。“产联”于1935年从“劳联”脱离出来,主张为所有工人的利益而斗争,将各大附属工会组织成民权工会联盟,领导非裔美国人在政治、经济层面进行民权斗争,实际上这也是为了保证白人劳工的利益。这是美国早期民权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罗斯福总统在新政时期实行的劳工政策对工会比较友好,保障了工人的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总体上为民权工会联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美国工会的崛起和新政后期劳工立法的演变,为工薪阶层的黑人提供了一种经济和政治机会,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要求合法化,并引发了一场广泛的斗争。

  种族斗争与劳工斗争紧密结合

  “民权工会联盟主义”代表了劳工、工会、左派、民权活动家、进步的新民主党人以及一些与美国共产党有联系的黑人和白人激进分子的联合。这是一场全国性的运动,其中包括了积极参与的南方力量。在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孟菲斯的棉织厂、匹兹堡和伯明翰的钢铁厂、巴尔的摩的造船厂,以及里士满、查尔斯顿和温斯顿—塞勒姆的烟草工厂等地,美国共产党和“产联”激进工会的组织以及黑人工人的动员,使得民权成为一个不能单单由工会领导而被白人经理或政府官员忽视的问题。许多领导人、活动和组织都属于“民权工会联盟主义”的范畴,最典型的是“全国黑人大会”开展的活动。

  “全国黑人大会”是1935年5月在霍华德大学召开的一次关于黑人经济地位的会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目的不是形成某一特定的纲领或意识形态,而是为了发起一场促进种族进步的统一运动。在“全国黑人大会”成立的头几年里,它在地方一级开展了一些有效的工作。在大约70个城市设立了由大会附属组织的代表组成的区域理事会,这些机构经常发动英勇的斗争。在全国范围内,“全国黑人大会”的地方委员会投身于各种各样的事业。最有名的活动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与“产联”结成了联盟,将精力投入到组织钢铁工人的斗争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钢铁工人组织运动。这代表了“全国黑人大会”和工会之间最引人注目的合作。从一开始,“全国黑人大会”就强烈支持劳工运动,并致力于让黑人工人加入工会。其主要做法是废除了把种族作为工会会员资格的限制,努力将黑人纳入劳工运动。

  这种民权工会联盟的例子在南北各地有很多。例如,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美国共产党为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为有组织的劳工和美国黑人在该市的民权而进行了广泛斗争。20世纪30年代,美国共产党成功地在因大萧条而失业的工人中获得了一些支持。到20世纪40年代初,他们的影响力已扩大到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工人中。孟菲斯的共产党人最大的成功是与“产联”合作,在当地建立了激进的工会组织,工会的领导人是一名强有力的美国黑人领袖。共产党鼓励工会在不断发展的民权斗争和政治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他们在当地的政治选举中也扮演了关键角色。到1948年,孟菲斯的共产党人已经成为当地一支强大力量。再如,隶属于“产联”的底特律汽车工人联合会是当地最重要的劳工组织,黑人不断被招募进来。鲁日成为共产党在底特律力量的中心,当地一直保留着激进传统。1941年后,美国共产党主要在黑人中招募成员。到40年代末,招募了450名工人,几乎一半来自铸造厂。1948年,一名黑人共产党员当选为当地劳工组织的副主席。共产党在黑人工人中的影响主要依赖于党对民权问题的认同,许多黑人把共产党的铸造厂分部看作一个激进的组织。因为有10万黑人劳工在底特律得到了很好的组织,底特律的黑人工会积极分子在民权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黑人社会中的大众团结甚至改变了传统的民权组织,如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和城市同盟都变得更加激进。

  显然,“民权工会联盟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种族斗争与劳工斗争的紧密结合。“产联”和美国共产党的领导层努力接触黑人工人,领导黑人进行经济、政治方面的民权斗争。在经济上,“产联”和美国共产党尽力消除附属工会内的歧视现象,领导黑人与资方进行劳工斗争,帮助黑人反抗阶级剥削;左翼工会为黑人谋取更高的经济待遇和更有技术性的工作岗位。在政治上,“产联”和美国共产党首先打破种族隔离传统,让黑人在地方附属工会中充当领导人角色,使黑人能够在工会中获得更多权益。“产联”的下属左翼工会积极鼓励黑人参与政治活动,谋取政治选举权;帮助黑人进行民权立法,在法律层面消除对非裔美国人的偏见。“产联”和美国共产党在多个层面领导黑人进行民权斗争,为其打破种族隔离政策提供了坚实力量,成功推动了早期民权运动的开展。

  国际主义和左派劳工女性主义是这场广泛社会变革的两个关键因素。美国黑人积极分子率先把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与美国的种族主义联系起来。同样,黑人工人阶级从正在出现的世界反殖民主义斗争中获取力量,并把他们的斗争看作国际自由斗争的一部分。

  “民权工会联盟主义”也与左派劳工女性主义建立了强有力的联系。后者是一场广泛的运动,它在国际左派运动中找到了最能言善辩的代言人,如克劳迪娅·琼斯、埃斯特·库珀、何莫兰达·史密斯等。这些左派女性领导人阐明了黑人妇女因种族、阶级和性别而受到三重压迫的思想,影响深远。

  黑人争取自由之路仍很漫长

  20世纪40年代末,日益严峻的冷战局势给美国早期民权运动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激进的美国黑人被迫噤声,温和的民权自由派也受到恐吓。这使得民权积极分子在劳工运动中几乎失去了激进盟友的支持,彻底破坏了以劳工为基础的民权运动。

  不断恶化的冷战局势,毒害了曾经孕育美国黑人权利斗争的政治环境。1948年总统选举运动严重分裂了美国劳工运动,并加速了左派在“产联”中的下台。虽然美国共产党员在“产联”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但他们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位。1949年,“产联”禁止美国共产党员担任成员工会的领导职务。1949年和1950年,“产联”开除了美国共产党领导的11个有影响力的工会,并建立了与之敌对的工会,以剥夺他们的会员资格。黑人劳工激进主义长达10年的衰落,严重破坏了以劳工为基础的民权运动。

  早期民权运动本来为黑人自由斗争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当时高工资和高就业率的经济形势、飞速发展的工会、强有力的联邦干预,赋予了黑人工人阶级很强的自信,为民权运动的发展确立了框架,民权问题已在政治上达到了一个全国性的高潮。这时的民权运动是美国黑人抗议团体、左翼牧师、共产党领导的工会和前线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已成为美国自由主义的显著特征,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民权工会联盟主义”仍然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冷战初期,公共话语空间的缩小导致了民权运动的失败,日益增长的外界压力给“人民阵线”联盟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工会运动受到遏制,黑人积极分子失去了开展独立斗争所必需的政治和社会空间。此后10年间,民权运动一直陷入低谷。“民权工会联盟主义”的崩溃给20世纪下半叶黑人运动蒙上了一层阴影。早期民权运动的解体使得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斗争具有了不同的社会性质和政治议程,其目标主要是政治平等而非经济权利,而这将最终证明它无法应付摆在它面前的巨大社会问题,尤其是黑人贫穷的问题。

  美国早期民权运动虽然因为冷战的压力而出现断裂,但其激进主义仍然通过各种形式保留下来,并传到了更年轻的激进一代手中。马丁·路德·金等温和派领导人就深受杜波依斯等左派黑人领袖的影响,“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黑豹党”等更年轻的激进组织最终也继承了早期民权运动追求经济斗争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与民权工会联盟时期相似的运动。但是,由于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激进的经济平等,未能得到联邦政府和白人自由派的支持,这些运动基本上以失败告终,黑人争取自由的道路仍很漫长。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民权运动史”(22&ZD25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