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陆军之所以接纳“疣猪”,还有另外一个小秘密。因为“疣猪”执行空中战术支援任务,仅为“伴娘”角色。因此“伴娘”虽丑,陆军也并不是十分在意。陆军对真正中意的“新娘”——直升机,才是一见钟情。
美空军自独立出来后,急于将所有的军用飞机的控制权抓到手中,而美陆军则坚持保留部分空军力量。为了解决军种分歧,1948年,美国防部推出了《基韦斯特协议》。协议规定:由空军购买并管理支援步兵作战的飞机,禁止陆军定购任何重量超过五千磅的固定翼飞机。由于空军以《基韦斯特协议》套牢了空中力量,陆军一直无法从国会得到空中力量的预算,从而建立和掌握自己的空中火力。
然而,陆军发现,《基韦斯特协议》是有空子可钻的:协议限制的是固定翼飞机,对于旋转翼的直升机却一字未提。于是,美陆军另辟蹊径,着力用直升机来打造自己的空中力量。就这样,许多论证直升机优点的研究和文章纷纷出现,造直升机用于作战的舆论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在取得国会支持后,美陆军订购和装备大量有一定防护能力的直升机,执行空军不愿承担的近距离支援任务。在越南战争中,美陆军加速了直升机化的步伐。很快,大群直升机就在陆军头上盘旋了。
直升机能否像固定翼飞机一样,担负起近距离支援的任务呢?与普通强击机相比,直升机可垂直起落、机动灵活的特点,使其成为实用的交通工具,但它们的缺点同样非常突出。首先,价格太贵。从黑鹰到阿帕奇,直升机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造价也在飙升,单价动辄数千万美元。2004年,美国国防部就宣布取消已研制20年、耗资69亿美元的“科曼奇”直升机项目,引发人们对直升机命运的猜想。其次,生存太难。直升强击机比普通强击机速度慢、航程短、防护力弱、易毁伤。美军担任空中交通和打击任务的直升机也是频频坠落,这些折戟沙场的空中杀手似乎有点弱不禁风。因此,直升机到底是强悍的低空杀手,还是他人的空中靶子,一直存在着争议。
然而,只要军方需要用、资方要赚钱,总会找到继续采购的理由,直升机必然还要在战场上生存下去。当初将直升机推上战场,战术性能就不是美陆军关注的焦点。关键问题不在于直升机性能的优劣,而在于陆军对自主权的欲望。陆军购置大批直升机,目的就是方便自己进行协调和控制。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的高速推进,就是得益于直升机的广泛应用。“阿帕奇”直升机在海湾战争中的表现为美国军火商赚足了眼球。更重要的是,直升机改变了陆军,转变了地面作战模式,更新了陆军战术。直升机部队实施的陆地“蛙跳”战术,彻底终结了线式作战模式。2011年在击毙本·拉登行动中,美国隐形黑鹰直升机虽然坠毁一架,却保证了任务成功。借助直升机,陆军终于成为“空中骑兵”。在信息化联合作战中,直升机已成为电子结点之一,融合到整个作战系统之中。
(作者单位:陆军指挥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