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战斗原则“度”的运用标准
2021年02月04日 09: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2月4日第2105期 作者:郭辉 闵永林

  “度”为活用原则规定了一定范围,它是战斗原则运用科学性的体现,也是运用原则的客观标准。春秋时期的齐鲁长勺之战,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乘“彼竭我盈”而大胜,这里的“三鼓”和“彼竭我盈”就是在活用原则中把握住了“快速反应”原则的“度”;而拿破仑所说的“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把握就可以发动战斗”,可以说是对“迅速准备”的“度”作了生动具体的注解。在实战中应该如何认识和把握运用原则的“度”?

  从自身特性中把握“度”

  如同一切客观事物有质又有量一样,原则的“度”也包括质度性和量度性。原则的质度性使这一原则与另一原则得以区别,而原则的量度性则表明了原则的深刻性和精确性。从作战经验来看,原则的质度性容易被人们所掌握,而原则的量度性,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在运用中也是不易把握的。

  量度的概念有的可以用数字反映,如集中兵力达到几倍于敌等,而有的则比较模糊,常常只是以达到何种程度为要求。如“充分准备”要求达到确有胜利的把握;确有胜利的把握,到底是多少“度”并不清楚。再如“知彼知己”这条原则,在总体上要求达到知其大略、知其要点,而在具体运用中“度”的把握又有所不同。如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进攻,对敌人的了解程度必须了如指掌,而对仓促防御之敌进攻,就无须了解得那么清楚等。

  德国将领古德里安在战俘营中对一个集团军军长说(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述):二次大战中,法军总是要等待把敌情完全弄清之后才采取行动,我指挥的德军在作战中就不断地向前推进,使法军一直弄不清我方的情况,因而也就始终无法采取措施争取主动。这说明法军对“知彼知己”的要求超出了原则本身知其大略、知其要点的“度”,结果反授敌以可乘之隙。

  可见,“度”的概念精确也好,模糊也好,它都不是靠一般计算和简单的推理所能把握的,否则就无“运用之妙”可谈了。在这里,靠经验去把握是很重要的,经验中蕴藏着无穷的运用之“妙”。在信息化作战中,尤其是时间允许时,“精确”是至关重要的,强调“大体系支撑下的精兵行动”,更加强调精确侦察、精确指挥、精确协同、精确用兵、精打要害。不精细,如何知悉敌之要害;不精确,如何量敌用兵?所以,关于“度”的精确与概略,同样要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把握,这又回到了战斗原则运用的“活”上了。

  从相互联系中把握“度”

  战斗原则不是孤立的,而是解决作战指导中诸问题的一个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它既有层次性,又有一定的联系性。它要求人们在运用中不能孤立地权衡某一战斗原则的作用,而应综合考虑各条原则的共同作用,并在这种共同作用中把握“度”的要求。如运用“知彼知己”原则,如果一定要等把一切情况都搞清楚,“快速反应”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如果在考虑“快速反应”原则时,一味强调“快”,造成部队仓促应战,那么“充分准备”“整体协同”等原则就得不到较好的贯彻。

  当我们在把握运用原则的“度”时,必须把各条原则联系起来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把握“度”的要求。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原则之间常常发生矛盾。如进攻战斗中便于诸兵种部(分)队展开和协同的地区及方向往往正是敌人防守的重点。这样,选择进攻方向应该遵循的两条原则,即便于展开协同和出敌不意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必须把两条原则联系起来并和战场条件综合权衡,而后取舍。有些原则可能要作出让步。

  英国魏维尔曾说过:“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一点原则当然是有危险的事情,但是没有这一点让步,那就很难赢得一场会战。”可见,在联系中把握“度”的要求并非面面俱到,而是于联系中有所坚持和有所放弃。放弃次要的是为了更好地争取和把握主要的。许多指挥员正是由于不愿“放弃”,不敢“让步”而在患得患失中犯了不应有的错误。因此,在联系中把握“度”的要求,必须同时具备“胆大包天”和“心细如发”的思维品质。

  从发展变化中把握“度”

  战斗原则是不断发展的,那么反映其内在规定性的“度”就不是一个恒定的常量,它是随着战斗实践和战场条件各种“参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如“集中力量”原则,过去强调的是最大限度地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而在大威力、高精度武器用于战场的现代条件下,集中力量越来越重视建立合理优势,表现出从数量到质量、从静态到动态的趋势。解放战争初期,我军集中兵力需六倍或五倍,至少三倍于敌,而到后期,随着敌我强弱的变化,就相应减少为四倍、三倍、两倍。抗美援朝战争中,对锐气正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美军作战,我军集中兵力的数量就多些,而对军事素质较差、士气沮丧的韩国军队作战,我军集中兵力的数量就少些。由此反映了把握原则运用的“度”与“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活”与“度”都要立足实际。

  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指出:“科学与艺术,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汇合。”“活”,是战斗原则运用的最高要求,是运用之魂,是战斗原则运用艺术性的表现;“度”,是战斗原则运用的客观标准,是运用之规,是战斗原则运用科学性的体现。要在战斗实践中运用战斗原则,将战斗导向胜利,就要立足实际,在一定“度”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活”用战斗原则,实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和统一,这恰恰是作战指挥的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陆军步兵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