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作战中的体系破击制胜
2020年05月21日 01: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21日第1930期 作者:石小刚

  联合作战中的体系破击,是综合使用联合作战体系内的作战力量,以攻势行动为主导,对敌作战体系的要害目标和关键节点实施精确快速打击,从而破坏敌作战体系结构,降低其整体作战效能,是联合作战制胜的基本手段和有效途径。信息化联合作战,要以破击敌作战体系为首要作战行动,从精选目标、力量聚优、精确打击以及灵活控制等方面入手,着力打击敌作战体系中的关节和薄弱环节,以较小的代价快速达成作战目的。
  
 
  着眼击要瘫体  综合考量精选目标
  
  依据总体作战意图选择目标。总体作战意图决定着目标选择的方向,作战意图必须通过对选择目标的攻击来实现。在目标选择上,要从联合作战中体系对抗的角度,将主要作战对象作战系统当作一个整体,从作战体系结构上寻找出其要害部位、薄弱环节作为精打目标,以求打破其体系的结构平衡,瘫痪其系统工作,剥夺其信息优势,涣散瓦解其作战意志,降低敌方作战体系的整体作战效能,达成创造胜势、促进胜局的作战目的。

  判断威胁等级程度选择目标。信息化联合作战中,敌作战体系目标众多、功能作用互补、体系结构完整。要想从敌众多的作战目标中找准能迅速瓦解敌作战体系的“切入点”,必须对目标威胁等级进行分类,以提高攻击的效果。如对敌信息系统进行多层次性分析,可大致确定如下目标作为破击的重点:第一层为作战指挥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等;第二层为通信网络干线和支线交换节点、网络管理子系统等;第三层为数据链系统的通信信道集、收发通信子系统、重要的用户终端、重要的雷达站和侦察探测前端传感器等;第四层为主要作战武器平台、作战力量集结区域等。

  瞄准体系薄弱环节选择目标。选择作战目标时,应积极寻找敌信息系统的漏洞,运用少量优势兵力兵器对其实施非对称攻击,力争用较小的代价从敌最薄弱的地方撕开“缺口”,为我军迅速打开局面创造有利条件。譬如敌预警机机载预警雷达辐射功率大,易被我侦察,同时其雷达与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不高,在我综合电子干扰下,其预警探测和指挥控制能力将大大降低。此外,敌信息系统重要的光缆、电缆、雷达站和通信终端等,位置固定,防护能力弱,可派遣联合特战小分队对其进行割断或摧毁,从而达到瘫痪敌作战体系,破击重心的目的。

  考量己方作战能力选择目标。目标选择要以我方对所选目标处理能力为基础,与我方攻击能力相适应。为此,必须客观分析评估敌作战目标侦察、监视、识别、定位、软打击和硬摧毁等能力,找出己方的“优势”和“短板”,充分发挥“优势”之长。要全面分析,权衡利弊,形成关于重点目标的客观结论,在此基础上制定基于己方作战能力的目标攻击方案。
  
  着眼作战需求  战斗编成神联力融
  
  打破编制界限,优选匹配力量。根据联合作战的需要,打破军兵种界限,优选与作战对手相匹配、与作战环境相匹配、与作战任务相匹配的精锐作战力量和高技术武器装备参加体系破击作战。同时,应注重将分散于多维空间的各种作战力量合成为一个整体,统一计划使用,统一指挥与委托指挥相结合,统一协调行动,实现“神联力融”的联合作战力量运用体系,从而达成优势互补,形成强有力的信息火力攻击合力。

  聚合要素功能,模块编组力量。根据作战需要,将联合作战体系内的力量,按侦察预警、指挥控制、全域机动、信息对抗、综合保障等作战要素编组力量模块,实现由目前按单元功能融合向要素功能聚合转变。通过信息网络的实时调控,使得各种作战力量要素形成最佳组合,使作战优长得到最充分发挥。通过按能力编组、按需求聚合,将作战力量有机地聚合成整体,实现作战力量要素效能的内聚,达到作战力量效能的最佳化和作战进程的最短化。这种按要素模块编组作战力量的方式,可根据作战需要实施快速重组,灵活高效运转。

  力求快速机动,动态部署力量。信息化联合作战,将采取非线式动态部署作战力量,战前将尽可能地以不规则、非线式、分散的形式进行作战部署。作战过程中根据体系破击作战的需要,围绕选定的干扰压制和摧毁的敌作战体系的要害目标,依托军事信息网络系统强大的信息互通与共享功能,实时进行作战行动衔接与效能聚合,实现对预定和随时出现的作战目标协调一致的干扰压制或摧毁。这种动态部署形式下的各作战力量单元,不是在战前就提前部署到位,而是在作战过程中根据战场需求,灵活配置作战力量,在机动中按上级指令投入作战。

  把握战场实际,集约使用力量。对联合作战体系内力量的集约使用,有利于在局部的空域、时域、频域形成信息作战的优势,实现作战目的。一方面,集约精确使用作战力量。通过信息网络的支撑,指挥员可在最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准确选择作战目标,科学计划使用信息战力、火力与兵力,提高作战力量使用的精度和效益。另一方面,集约快速灵活使用作战力量。通过信息网络的支撑,指挥员可实时把握战场的变化规律,以增强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的能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及时灵活调整作战力量的使用方向、目标及频域、地域、时域,始终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着眼打击效果  信火一体精打制敌
  
  全维侦察,密切监视。根据联合作战力量编成,综合利用太空、空中、海上和地面的各种信息侦察手段和设备,对敌进行多层次、多方向侦察,从不同角度掌握作战对手总体情况和态势。通过周密、细致和全面的侦察,准确掌握敌方作战体系的具体情况,尤其是敌作战系统的总体构成、关键部位、节点以及重要设施等情况。同时,要密切监视敌军动态,随时掌握敌方作战体系变化情况,特别是其信息系统联接方式的改变,以便为指挥员第一时间确定打击重点和主要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集优聚锐,攻敌要害。根据联合作战指挥部总体作战意图,在准确掌握敌情的情况下,集中对敌作战体系中具备作战能力的优势兵力、火力、信息力进行打击,从而达成作战效能的集中。同时,对支撑敌作战体系的关键部位、节点和重要信息系统实施连续、高强度的信息攻击和精确火力打击,确保对敌重要信息系统、要害节点目标实施有效干扰压制和摧毁,最终达成将敌作战体系中的各个作战单元割裂和孤立,使其相互不能有效联络和协同配合之目的。

  扰骗组合,全域造势。对敌实施体系破击之前或初期,可综合运用兵力机动与佯动,电磁欺骗、佯动与袭扰,网络攻击与宣传,综合造势等技战术手段,虚实相济,使敌难以准确掌握我真实意图,处于恐慌状态。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信息化的仿真阵地,施放不明情况,饱和敌信息侦察和情报处理系统,降低敌信息处理能力,从而伺机查明其预警机制的敏感程度、探测范围和电磁频谱,为我体系破击行动确定攻击目标。

  软硬兼施,联合破击。破击敌网络化信息系统时,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破击方式。对固定的、抗干扰能力强的敌体系节点,应以火力打击为主;对机动的、抗干扰能力较弱的敌信息系统,应主要以干扰为主;对硬打击后快速再生的目标或冗余备份的目标,在加强软打击的同时,要及时进行补充打击。综合运用信息作战硬杀伤手段和远程火力,对敌警戒预警雷达站、指挥中心、通信枢纽、重要的制导雷达站等固定或相对固定的信息目标实施综合一体化的火力突击,以达到从实体上消除其对作战体系的支撑作用。
  
  着眼作战关节  灵敏高效动态调控
  
  基于信息系统指挥,精确协调控制。在联合作战中,可充分发挥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作用,在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统一指挥下,将分布在多维空间的各种作战平台、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和信息技术保障系统联合起来,形成统一的作战体系,从而实现对各军兵种作战力量实施网络联动式指挥与协调之目的。战斗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战场情况变化,基于信息系统快速决策,实时精确调控战斗行动。

  活用指挥控制方式,实施灵活指挥。采用灵活的指挥控制方式,将有利于提高指挥员灵活应变能力,增强指挥控制的主动性。一方面,联合作战指挥员应以集中式指挥控制方式为主,统一计划,周密组织,能保证各种作战力量和手段密切配合,减少内耗,形成整体合力。另一方面,联合作战空间广阔,作战力量态势分散,作战节奏加快,情况变化急剧。这就要求指挥员必须依托一体化的指挥信息系统,采取网络式指挥控制方式,将战场情报侦察、通估、指挥和控制联结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网络,使得指挥控制能在网络状态下,对所有作战单元实施实时的、无指挥层次的指挥控制。

  围绕不同作战阶段,把握指挥重心。信息化联合作战的先期作战行动,指挥重心应放在对敌实施信息攻击上,综合运用电磁干扰压制、网络渗透破坏等信息进攻软手段,对敌预警探测、通信枢纽和指挥控制系统的电子信息设备等进行干扰压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敌整体作战的能力。后续的作战行动,指挥重心宜放在对敌实施精确打击上,应重点对敌指挥所、炮兵(导弹)阵地、雷达站等要点目标,实施远程精确火力打击。

  抓住指挥关键环节,掌握战场主动。信息化联合作战,战场情况变化快,因此指挥员必须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上下功夫。首先,侦察判断情报要快。迅速、准确地对战场情况进行分析判断,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正确估计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从而准确判断作战重心和关节。其次,指挥决策要快。战前,综合运用各种作战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在对战场情况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快速作出指挥决策。最后,作战措施变化要快。指挥员应围绕作战意图,依据战场态势的急剧变化,创造性地将原则与谋略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作战战法和手段,快速作出反应,牢牢把握作战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陆军步兵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