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媒介赋能
2019年11月07日 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7日总第1810期 作者:常江涛

  今日中国,已迈入了一个基于全新网信技术的深度发展时代,微传播、微政务、微支付、微电影、微视频构成了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微时代”景观。对于身处“微时代”背景下的人民军队而言,如何实现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当代媒介赋能,成为过好时代“网络关”的一道必答题。概括而言,面向“微时代”的基层思想政治教育革新,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聚焦用力。

  提升话语主体媒介素养

  所谓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对各种媒介所传递的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总体来看,“微时代”的微传播媒介,赋予了基层官兵便利的信息获取和话语表达途径。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上纷繁芜杂、真伪难辨的海量数据,大众传媒在商业利益驱使下所大肆宣扬的流行文化,西方敌对阵营炮制发布出来的反主流意识形态言论,在当前网络空间中仍屡见不鲜。青年官兵大多正处在知识结构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缺乏对各类信息的辨别能力,倘若没有受到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就很容易因负面信息的蛊惑而走上歧途。鉴于此,利用微媒介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赋权,首先就要解决基层话语主体的媒介素养问题。

  一是要在基层官兵中普及媒介知识,廓清微媒介的运行机制。微时代的传播媒介形式多样,不同的微传播媒介有着差异化的传播方式,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话语传播特点。譬如微信主打“朋友圈”熟人社交,官兵在朋友圈中所发布的话语往往更能显露心迹、表现出在公开场合难以察觉的心理活动。而微博则是一个开放的陌生人空间,官兵在其中的表达更能展现出其对公共事件和人物的看法。教育者要摆脱刻板观念的影响,积极走进网络世界的交往中,做到熟知各种微媒介的使用方法、熟悉各个平台的话语表达特征,做微媒介的“懂行人”。在此基础上,要着重对官兵进行媒介话语环境复杂性的教育,讲清互联网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形势,点明网络有害言论的特点和常用传播手段,提高官兵面对复杂话语环境的警惕性和辨别能力。

  二是要积极过滤不良媒介信息,把好舆论关。微媒介的信息传播即时开放,难以做到全面管控,但教育者可以通过对官兵媒介使用行为的引导实现对不良信息的过滤。教育者要形成敏锐的舆论嗅觉,对有可能引发官兵负面情绪、造成不良影响的社会和军营事件的舆论信息做到提前预判,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快速反应,即时干预官兵的网络行为,对相关网络负面言论进行批驳,澄清事实,引导官兵自觉过滤有害信息。同时,也要深入了解官兵常用媒介平台上的话语环境,筛查出经常发布和传播不良信息的微信公众号、博主等媒介主体,并引导官兵认清此类主体所发布信息的危害和不良用心,实现对媒介信息的过滤。

  搭建基层话语媒介平台

  “微时代”背景下的媒介技术发展,为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就能传递信息,依托微网络微媒介,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媒介传播方式的时空界限,提升思想教育内容的覆盖范围和时效性。通过对传统基层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将其嵌入微时代实时互动的话语媒介交往中,利用网络媒介传播声、画、图、文并茂的多模态话语形式和先进传播理念,我们就能使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传统资源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促进其自我更新。这样一来,搭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的媒介平台,就成为提升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按照各级需求搭建三级网络平台。

  第一层为部队内部网络平台,即在充分利用强军网和部队局域网的基础之上,通过信息发布门户网站和官兵交流主题论坛所形成的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平台。教育者可以通过慕课、军营微视频等形式,将基层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整合上网,开展在线学习交流、官兵互动、政策宣讲、答疑解惑和文化娱乐等活动,拓宽先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覆盖面,增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第二层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微平台。教育者要充分发挥手机接入互联网传播信息的便利性,集中力量开发出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的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客户端。通过整合部队传统的新闻报刊、音视频资源,引入评论、转发、即时通信等在线话语交流机制,尝试建立起官兵媒介行为信息采集和分析的大数据系统,进而努力构建起集理论学习、交流通信、新闻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为一体的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第三层为社会公共媒介平台。在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知乎等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和官兵覆盖面的社会公共媒介空间中,教育者还应嵌入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组件。通过对热点公共事件的正向评论、涉军舆论事件的有力回应、强军信息的即时推送、官兵政策疑问的答疑解惑等行为对外营造良好的军队形象,实现对官兵媒介行为的合理引导。

  建立媒介话语监控与引导机制

  “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话语传播的多样性和裂变性,导致了网络舆论事件的爆发难于掌控,涉军负面新闻经过微媒介平台上的多方传递和发酵,很容易演变成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舆论事件,处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严重的负面效应,损害部队的公共形象,进而影响官兵的集体认同。面对迅速流变的“微时代”公共话语环境,科学的媒介话语监控与引导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一是要建立起媒介话语采集与分析机制。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对互联网用户网络行为所产生的海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实现对用户行为习惯的分析和预测,这为实现对官兵在网络公共媒介中话语行为的监测和分析提供了可能。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起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官兵媒介话语采集分析机制。通过对微博、微信等公共媒介平台所发布的公开信息进行采集,集中分析与基层官兵群体年龄、学历、家庭收入等身份背景类似的用户群体的话语使用习惯、兴趣偏好、对不同意识形态话语的接受程度和一定时期内的关注焦点,实现对重大涉军舆情事件的及时预警。

  二是要形成上下联动的话语策略支持体系。在实现对官兵媒介话语行为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面向相当级别单位基层教育政策制定者定期发布的分析简报,内容涵盖当期网络热点词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人物和事件,以及有关近期有可能酿成恶性舆论影响的事件的防范、应对和干预意见,为基层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策略支持。而这些基于大数据掌握的舆情亦应及时在教育内容中有所反馈,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与实效性。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