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认识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
2024年02月05日 10: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2月5日第2830期 作者:王孝松 田思远

  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福利的同时,也影响了生态环境和污染排放。为此,以Grossman和Krueger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把贸易影响环境的途径分为规模效应(scale effect)、结构效应(composition effect)和技术效应(technique effect)。污染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一国国内污染排放总量可以表示为各行业污染排放量的加总,而某一行业的污染排放总量可以表示为行业总产出与该行业单位产出导致的排放量(即污染排放强度)的乘积。若将行业总产出进一步表示为行业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与总产出的乘积,那么国内污染排放总量实际上受经济总产出规模、各行业产出占比及行业污染排放强度三个因素的影响。上述因素分别对应着贸易的环境效应分解框架中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有助于更加清晰准确地考察一国对外贸易导致的经济体系变动如何影响国内污染排放总量。

  对外贸易的规模效应,是指在产出结构和生产技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外贸易带来的产出规模变动,进而影响国内污染排放规模的现象。为了准确地刻画这一产出规模,一般使用剔除价格因素的总产出作为度量标准,通常也使用剔除价格因素的出口额和进口额衡量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的规模效应。举例来说,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若对外贸易导致国内总产出增加10%,产业结构和各产业污染排放强度均保持不变(即各产业以不变的生产技术同比例扩张10%),对外贸易将导致国内污染排放总量增加10%。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价格可能会受供求关系和汇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更加关注数量效应,即如何影响国内实际产出规模的变动,实证分析中通常使用固定基期价格等方法剔除价格波动对分解结果的影响。

  对外贸易的结构效应,是指在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外贸易带来的产出结构变动对国内污染排放总量的影响。相较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的作用方向不固定,究竟是有助于减少还是增加污染排放,主要取决于两个变量:该国的要素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来自要素禀赋,具有资本要素优势的国家更倾向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国家更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通常具有污染强度较高的特点(如造纸、石化等产业),资本密集型国家参与对外贸易将增加本国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总产出中的占比,导致本国产出结构向“污染化”转变,此时对外贸易的结构效应将增加国内污染排放。同时,资本密集型国家往往收入水平较高,环境规制更加严格,企业排污成本也更高。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国家的环境规制标准也相对较低,形成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加速吸引,导致其国内污染排放总量增加,这与经典的“污染天堂”假说描述的情况一致。现实生活中,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往往也是收入水平和环境标准相对较高的发达国家,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往往是收入水平和环境标准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使得上述两种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导致结构效应对国内污染排放总量的影响也更为复杂。此外,考察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也需要关注环境规制的内生性。一国环境规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影响对外贸易的结构效应。如何解决环境规制的内生性问题已成为目前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之一,目前代表性解决方法包括利用工具变量、非参纠正和结构模型等。

  对外贸易的技术效应,是指在保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外贸易带来的生产技术(污染排放强度)变动对国内污染排放总量的影响。总的来看,这种技术效应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已证实,对外贸易能够推动清洁生产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等在不同国家的溢出和扩散,进而提高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能源和资源投入,进而降低污染排放总量。另一方面,伴随贸易开放而日益增强的国家综合实力,促使本国政府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规制,进而推动企业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以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和排污成本。在实证分析中,通常使用污染排放强度(行业总产出除以行业污染排放总量)变动刻画技术效应,但由于污染排放强度的变动受环境规制、企业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真正剥离出对外贸易所导致的污染排放强度变动。

  与出口贸易的环境效应分解不同,进口贸易的环境效应分解及测算还需要考虑行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得到最终品进口对国内污染排放量的综合影响。最终品进口不仅减少了直接生产该产品的污染排放量,也减少了一系列所需中间品带来的污染排放量。因此,在分解进口贸易的环境效应时,需要结合里昂惕夫投入—产出分析法。里昂惕夫创立的投入—产出分析法以经济活动的所有部门为主体,整理了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消耗的中间产品来源及数量,以反映不同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及程度大小。基于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的完全消耗系数,不仅体现某部门对另一部门产品的直接使用,更包含由投入—产出联系带来的间接消耗。因此,分解进口贸易的环境效应通常使用完全消耗系数对污染排放强度进行调整。此外,在考察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时,还应注意区分国内中间品和进口中间品。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贸易中包含较高的国外增加值,即企业在生产出口品时使用了进口中间品。

  在考察一国对外贸易的国内环境影响时,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解框架有助于分析和量化包括对外贸易在内的各种经济因素对国内环境的影响。从我国实际来看,虽然对外贸易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但由此导致的污染排放总量增速相对较慢。分解结果显示,技术效应对制造业污染排放量下降的贡献率超过3/4,同时出口结构升级落后于国内产业升级,也就是说出口贸易的结构效应实际上加剧了国内污染排放。因此,采用更加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限制发展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推动对外贸易结构升级,是推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而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