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面向双碳目标的低碳供应链
2022年08月03日 09: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8月3日总第2462期 作者:徐迪 吴隽

  气候变化是事关人类命运的重大挑战,2020年9月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了更好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作为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重要主体,企业在降低自身碳排放的同时,还要促进供应链成员共同实现碳减排。在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下,供应链各主体碳减排管理的协同变得更加重要。

  努力实现全球碳减排

  20世纪90年代,企业开始关注环境绩效,关注的焦点逐步由单个企业扩展到供应链,绿色供应链应运而生。绿色供应链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低碳供应链强调的则是在供应链运作决策中将碳排放作为目标或者约束。早期,受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的影响,意识到气候变暖主要受到温室气体的影响,一些企业投入碳减排技术的研发,更换设备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以减少碳排放。进一步地,考虑到碳减排的任务不能完全靠企业自身完成,企业在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中增加了碳排放的考量,还通过物流网络和供应链结构与契约的再设计来降低碳排放。供应链各环节的碳足迹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科学识别和管理也成为一个基础性的重要议题。同时,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碳补贴、碳限额、碳交易、碳税、碳标签等相关制度性政策,关注减排政策对供应链运作与管理的影响,在促进供应链决策者兼顾经济的同时减少碳排放。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主张之下,绿色供应链发展在取得减排成绩的同时,在实践中由于政策导向和路径选择的差异,加之不同国家和地区低碳供应链发展状况的差异,协同实现全球碳减排还面临如下挑战。

  第一,碳减排政策有效性不充分。在各国政府相继出台的碳补贴、碳交易、碳税等政策措施中,目前国际上公认碳交易和碳税是比较有效的两种碳减排激励措施。其中,碳交易是数量控制的手段,碳税是价格控制的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用市场手段来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以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政策,以价格激励排放主体做出决策,相比碳税而言更灵活,也更容易为企业所接受。2021年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但进入交易市场的企业碳限额如何设定,交易规则和动态的碳交易价格如何科学地制定,如何对这种金融产品的风险进行监管等问题都亟待解决。我国于2018年施行的环境保护税虽然尚未涉及碳税,但碳税也呼之欲出。碳税政策的实施成本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见效快,增加的收入还可以继续用于碳减排技术的研发。目前,已经实施碳税政策的国家,碳税征收的对象和税率都不同,且不同国家碳税政策实施对碳减排的贡献也不同。因此,税率应该如何制定,我国不同地区的碳税应该参考什么因素制定,这些都是碳税政策实施的关键问题。从已有研究可知,对低碳供应链而言,两种碳减排政策各有优缺点。从碳减排量、成本控制来看,碳交易政策可以带来较好的供应链绩效,但碳交易成本却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市场因素的影响,而碳税政策则没有这个问题。因此,碳减排的政策如何制定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低碳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第二,碳排放信息可靠性和供应链协同水平不足。碳减排政策的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碳排放信息的可靠性。碳足迹是用来衡量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包含供应链各环节碳排放信息的重要指标。碳标签则是将碳足迹的信息以量化标签的形式表示,有利于政府和企业跟踪和管理供应链各环节的碳排放,更好地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碳标签制度是实现供应链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有效制度。然而,目前国际碳标签测度标准不统一,我国参与碳标签认证的企业和产品还不多,供应链碳足迹的计算因为涉及产地、生产时间、工厂使用的能源来源、物流方式等众多复杂的因素,常常被质疑数据的准确性。消费者对碳标签的认知不充分,对碳标签所包含信息的准确性未建立足够的信任,影响低碳产品的购买。另外,低碳供应链成员对低碳的重视程度不同,碳排放信息共享程度不高,难以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促进供应链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因此,供应链上碳排放信息不够透明,也不够准确,供应链协同低碳管理的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第三,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使碳排放造成的影响更加复杂。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是否会加剧碳排放带来环境问题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各国碳减排的目标、能力、成本都有较大的差异,减排的政策也不尽相同。碳减排力度较强的国家将供应链中高污染、高能耗、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业前端向一些减排力度较低、碳规制政策不健全的国家转移,由国际贸易导致碳减排搭便车、碳泄漏的现象出现,给发展中国家也带来较大的环境问题,并不能真正实现全球碳减排。此外,伴随全球供应链的国际物流也会增加碳排放。近几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实施进口碳关税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较大,成为新型贸易壁垒。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一旦进口碳关税全面实施,中国的出口额将降低21%。因此,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的分工合作都给全球碳减排带来了挑战。

  统筹发展低碳供应链

  协同供应链各主体碳减排管理,统筹发展低碳供应链,促进区块链技术在低碳供应链管理的推广和应用,全球碳减排的协调和合作,才能打造满足双碳要求的低碳供应链。

  首先,多措并举推动低碳供应链的发展。挪威、荷兰、瑞典、芬兰等国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碳税和碳交易两种碳减排政策虽然各有优缺点,但并不矛盾。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措施并不对立,二者的协调配合、互补使用可避免碳交易价格和碳排放的波动,更好地在兼顾经济的同时降低供应链的碳排放。研究表明,碳交易和碳税政策并行实施后,促进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并与其他气候政策相兼容。由于交易、监管和检测的成本较高,相对而言,碳交易政策比较适用于管理碳排放量比较大的行业或企业,而碳税政策则比较适用于管理排放量小或者排放量大但比较分散的行业或企业。目前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只是将一些重点行业或企业纳入在内,可能导致碳泄漏,这就需要以碳税政策作为补充,对低排放或高排放但较为分散的行业或企业征收合理的碳税。同样,针对碳排放不同的供应链和消费者低碳偏好不同的供应链,在实施复合碳减排政策时要灵活地进行区分,避免重叠或真空。在实施复合碳减排政策时,为了避免价格大幅波动,碳交易价格可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之内;为了避免碳减排波动的影响,碳税税率要结合多方利益参考碳交易价格来制定。另外,还需考虑与其他气候政策(如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兼容和协调,以免削弱碳交易或碳税政策减排的效果,更好地发挥各种政策实现双碳目标的作用。

  其次,将区块链技术引入低碳供应链管理。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使得碳足迹的追踪变得容易,也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消费者在购买低碳产品时,对碳标签所包含信息的信任问题也可得以解决。企业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供应链各环节的碳排放,并从产品的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和销售各环节进行供应链结构调整以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区块链上透明、可靠和实时的信息和智能合约,可以更好地实现低碳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碳减排的协作,也为供应链各主体之间厘清碳排放责任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政府可以构建数字化低碳管理平台,对企业实施灵活的动态碳补贴和征收动态碳税。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开发和管理碳资产,为碳交易动态定价提供有效的依据,并提高碳交易的效率,降低碳交易成本。与物联网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实时接入碳排放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自动生成碳足迹报告,并进行碳减排方案的模拟和优化。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供应链信息可靠性和碳减排协作的问题,还可以为多项减排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提供帮助。

  最后,推动全球碳减排的协调和合作。虽然不同国家碳交易市场的设定目标、功能和实施机制等有所差别,但已有研究者提出国家之间可以合作,协调不同国家碳市场的碳配额分配、价格制定、市场管理等机制,实现全球碳市场的连接,更好地服务全球供应链的碳减排。已有研究表明,开征碳税更有利于国际协同,增强企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我国企业应学习低碳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清洁环保技术和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低碳化;学习国际物流的管理经验,引进低碳运输工具,提高运作效率,减少货物运输的碳排放。我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全球碳减排的政策制定,修正碳排放的计算标准,提高国际贸易气候政策的有效性,承担大国碳减排的责任。

  综上,只有积极应对低碳供应链管理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实现各项低碳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使用,构建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低碳供应链,才能推动我国低碳供应链管理稳步发展,促进经济朝着节能、清洁型的方向转型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和环境共赢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